请原谅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的人

2019-11-18     初霓说情感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很多这样的文章,大意是说那些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的人城府很深,不值得交往,遇到这样的人可以干脆地删除。

对于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的人,很多人在评论区进行“声讨”,有言辞稍微温和一点的,当然也有言辞犀利偏激的,让人看了很不舒服。

因为我本人和身边一些朋友就是这样一个群体,我们把朋友圈设置成“三天可见”,并不是城府有多深,也不一定是对世界防备之心,当然,我们这样做各有各的原因。

每个人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对人生和世间事的感悟也不同,当然处事的方式也不一样。

有些人性格活泼,为人高调,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发朋友圈分享,也有性格内向低调的人,好几个月都不发朋友圈的。

当然,对于朋友圈的公开方式,每个人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设置。你可以全部公开,也可以设置成“三天可见”或者“半年可见”。至于原因,你个人清楚就行。

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的人,有可能是以下六种原因:

第一,生活单调乏味,没什么可展示的。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是这样,好几个月都不发朋友圈,他们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实在没有什么可展示出来的。

对于他们来说,把朋友圈设置成这样方式,其实是为了避免尴尬。以免别人打开他的朋友圈后,发现他的生活单调乏味,毫无乐趣,最后遗憾地离开。

把朋友圈设置成“三天可见”,也是为了给自己留点尊严,给别人留点念想。

有时候一对比,别人都是游山玩水,喝下午茶,自己发布的不是挤公交就是无聊自拍,真的有点自惭形秽。罢了,还是藏起来吧,比不起。

第二,只想记录瞬间的感受,不想被别人翻来覆去的看。

有时到了一个有意义的地方,拍照留念;吃到久违的美食,写点心得体会;见到多年未见的老友,对时光进行感叹。

这些,都是有感而发,或者想记录到自己的生活里,在往后余生,还可以拿来回忆和品味。

这些东西,和别人无关,都是写给自己看的。不想被别人翻来覆去的看,咬文嚼字,窥探出更多的信息或者秘密。

想记录下来,又不想长期曝光在大众视野,于是就设置成“三天可见”。三天后,这些内容就被隐藏起来,从此只属于自己一个人。

第三,想融进大众的圈子里,但又极度不自信。

每天,我们的朋友圈都被各种信息充斥,琳琅满目。有晒自拍的,有晒娃的,有晒旅途风景的,有晒各种美食的……

为了融进这个圈子,我们也积极发布朋友圈,一会儿发自拍,一会儿发聚餐的美食。

但事后又觉得,自己拍的图片没有别人的好看,自拍也拍黑了拍残了,美食也看起来一般般,写的文字也不够生动、文艺。

这些在当时看不觉得,事后却觉得丢人。最后想想,还是把朋友圈设置成“三天可见”吧,免得被别人再次翻开时,给自己丢脸。

第四,性格内向低调,不愿向别人公开自己的生活状态。

有些人向来性格内向、低调,不愿自己的生活曝光在大家面前。也说不上什么高冷,看不起别人,就是想安安静静,不去打扰别人,也不让别人打扰自己。

如果把朋友圈完全公开,就像把自己赤裸裸地展现在了别人面前,感觉很不自在。

并且,朋友圈里什么人都有,包括七大姑八大姨。这些亲戚一般比较闲,动不动就跑来看自己的朋友圈,被他们了解太多,总的说来不太好,说不定还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第五,微信好友鱼龙混杂,不给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

时间久了,微信上什么人都有,认识的,不认识的,时间一久就弄不清谁是谁了。除了亲朋好友,同事客户,里面还有各种做微商的,发广告的。

我们时不时会分享和自己有关的东西,抱怨一下工作,感叹一下生活,零散几条信息无碍,可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可以根据我们长期发布的一些动态,来推测出我们全面的个人情况。

也许,一不小心,我们就暴露了自己的工作,收入,家人信息,朋友圈子等。

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把朋友圈设置成“三天可见”,就可以杜绝这种安全隐患。

第六,其实就是故作神秘,引发别人的想象。

我有一个朋友之前非常高调,每天都要发好几条朋友圈,其实都是一些生活里的琐碎之事,包括吃饭,上班,挤公交等。发得多了,大家也看烦了,都不和她互动。

后来,她有大半年没露面,有天突然发了一条朋友圈,大家蜂拥而至,问她最近干嘛去了,是不是发了大财。

其实,大多数人依然过得平凡,包括很久不发朋友圈以及把朋友圈设置成“三天可见”的。只是,有些人故作神秘,用低调来引发别人的想象。

每个人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对人生和生活的感悟不同,所以处事方式大相径庭。

很少发朋友圈的人,或者把朋友圈设置成“三天可见”的人,他们自然有他们的理由或顾虑。

所以,请理解那些把朋友圈设置成“三天可见”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理解,烦恼或者种种顾虑,并不是要对你有所隐瞒。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cnIf24BMH2_cNUg9_3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