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0日到12日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19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0年经济工作。
会议强调,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
明年六大重点工作给出方向: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同时,全文29个“稳”字更彰显出坚持稳字当头的政策思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冯俏彬认为,“稳”字也体现在明年一系列具体工作安排中,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压实各方责任;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
关键词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提质增效’涉及的‘质’和‘效’两方面是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的,‘提质’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精准、发力点更加合理,‘增效’指的是在发力点确定以后,有效配置资金,充分落实政策。”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认为,在“大力提质增效”的要求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应着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注重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下一阶段,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将延续下去,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将进一步增强,“应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继续优化信贷结构,确保资金流向制造业、民营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领域。”
关键词二: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是明年的重点经济工作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预计到今年底,全国90%以上的贫困县摘帽,95%左右贫困人口将脱贫,脱贫攻坚进入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
“明年,我们要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采取有效措施,巩固脱贫成果。”李国祥认为,“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要求进一步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加大政策帮扶力度,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措施,增强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此外,还要加强考核评估,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真脱贫、脱真贫,让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关键词三:改善民生兜住底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这次会议强调的‘要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要发挥市场供给灵活性优势’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认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也要通过政府引导,撬动市场资源和社会力量,发挥市场供给的灵活性优势,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所研究员张本波认为,对于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养老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政府要承担责任,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而对于那些满足人们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非基本公共服务,可通过深化民生服务领域改革来支持社会力量增加有效供给。
对于就业、医疗、住房等领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样提出了不少具体举措。
“今年我国在养老服务方面密集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中国老龄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说,未来既要完善政府保障基本养老服务的能力,也要通过放宽准入、改革公办机构、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来激活养老消费市场,“相信这些举措将带动养老服务产业提质增效。”
关键词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会议提出,我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具备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压实各方责任。
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退出机制,稳步推进创业板和新三板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引导保险公司回归保障功能。
此外,会议要求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关键词五:依靠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会议要求,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要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
“目前,我国科技体制不完善、财税机制不健全、营商环境待优化等问题制约着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付保宗说,下一步应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解决这些问题,让创新引擎更加强劲。
“创新驱动,要求我们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王远鸿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这将有助于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当今的国际市场,已由单个企业竞争转向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竞争,发展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形成共赢格局。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丽莎表示,“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国有大企业发挥产业价值链条的重要带动作用,通过提供平台,整合资源,创新商业模式,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竞争环境、市场需求和分工协作,通过两者的相互补充发展,拓展了可持续增长的利润空间。”
关键词六:加快国资国企改革
会议要求,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要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认为,这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从改革进程要求看,根据2015年出台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2020年国企改革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在此基础之上,今后三年,国企改革再出发。
周丽莎表示,要落实好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就要从探索公有制实现的多种形式、推进国有经济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等多方面进行发力。
“要管好国有资本的布局投向,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入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更好的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周丽莎说,要管好国有资本的布局调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同时大力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通过兼并重组、关闭撤销、挂牌转让、破产清算等方式尽快出清,使国有资本用于更需要的领域。
关键词七: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对外开放要继续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走,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继续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
“这三个‘更’,要求我们在空间布局、市场准入、营商环境等多方面发力,继续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说。
向更大范围走,就是要优化对外开放的空间布局。为此,要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协同推进沿海、内陆、沿边的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向更宽领域走,就是要继续放宽市场准入。要吸引高质量外商直接投资,将引资重点领域转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并发挥好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向更深层次走,就是要加快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
本文系《中国企业报》综合报道。编辑:米果。
本平台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原著版权,如您对我们的文章存在异议,欢迎后台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处理。
在这个时代,我们以传播信息、分享知识为已任。
微信关注中国企业报公号:zgqybnews,关于财经你想知道的这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