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报道(记者 张浩)自2019年8月以来,半导体板块股价即开始不断上涨,尤其是科创板的成功推出,更是有越来越多的半导体公司成功上市,并且股价一路飘红。
随着股价的上涨,除了创始人团队,受益最大的或许就是在公司上市前投资入股的各方投资机构。
集微网近期整理了自去年科创板推出以来成功上市的19家半导体上市公司(包括2家主板上市的斯达半导和瑞芯微)中持有发行人5%以上股份的投资机构收益情况。
由于员工持股平台的投资价格可能不具有市场代表性,因此不在表中列出;还有部分早期投资者未披露具体出资额,因此也不在此列出。
从投入资金总量和投资收益总额来看,国家大基金一枝独秀,分别投资了中微公司、瑞芯微、安集科技和华润微,投资总额达24.15亿元,投资收益达163.57亿元,整体平均投资回报率为6.77倍。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大基金对华润微的投资是该公司上市之后引入的战略配售,而非上市前已经投资入股。
据了解,大基金一期的第一着力点是制造领域,首先解决国内代工产能不足、晶圆制造技术落后等问题,投资方向集中于存储器和先进工艺生产线,投资于产业链环节前三位企业比重达70%。数据显示,在大基金一期的投资项目中,集成电路制造占67%,设计占17%,封测占10%,装备材料类占6%。
据此前报道,国家大基金二期已于2019年10月22日注册成立,将在今年3月底开始实质投资。
澜起科技的投资者中电投控、上海临芯等投资机构收益也普遍较高,其中中电投控及其关联方投资收益总额达135.1亿元,投资收益率超13倍。据其公司招股说明书称,该公司的主要投资者均是于2018年4月26日,在拆除境外架构以实现公司间接股东直接持有公司股权的过程中,以5.68元/股的价格获得股权转让。
从投资收益率来看,大部分投资机构的整体收益率在3~7倍之间。
部分投资机构的投资收益率特别高,一方面是因为二级市场特别火热,比如斯达半导的浙江兴得利,斯达半导上市后即23个涨停;另一方面是因为其来自创始人团队,例如联瑞新材的生益科技。浙江兴得利和生益科技的投资收益率分别达到了47.9倍和51倍。
一般来说,公司若能够成功上市,投资机构所持股份的市值至少能翻几倍。
集微网以各公司上市前最后一次股权变动的每股价格为基数,计算比较了各公司投资机构所持股份的投资回报率。
从表中不难看出,各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在2~7倍之间。
其中回报率特别高的斯达半导和芯源微主要是因为二级市场表现相比其他公司更加火热,连续多个涨停;聚辰股份则是因为最后一次股权变动的投资时间相对于其他几家公司较早,因此回报率更高。
而晶丰明源、晶晨股份、联瑞新材的投资回报率则相对较低。
业内人士表示,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为各个公司情况都不太一样,但是各领域的发展情况是对被投公司估值的重要参考因素。一般来说,业内市场份额已经趋于饱和或者相对比较传统的公司投资回报率会相对较低。
目前来看,半导体公司的股价还是处于一个比较高位的状态,投资机构收益比较明显。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期全球股市震荡,加之二级市场的半导体板块正在逐渐趋于理性,从今年2月25日至3月31日,半导体板块总市值已经下跌近30%。
另外,科创板发行人首发前股份限售期一般为一年,随着科创板解禁潮的来临,股价必定迎来一波新考验。
(校对/范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