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0日讯 今天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关于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方案》。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山东明确提出组织实施荒山绿化、通道绿化、水系绿化、平原绿化、城市增绿、乡村绿化美化、沿海绿化修复等7项绿化攻坚行动,建成一批国家森林城市、山东省森林城市、森林乡镇和森林村居。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林业局副局长马福义介绍,4月3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方案》,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东推进国土绿化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是全省开展国土绿化工作的基本遵循。《方案》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组织实施荒山绿化、通道绿化、水系绿化、平原绿化、城市增绿、乡村绿化美化、沿海绿化修复等7项绿化攻坚行动,并对每项行动明确了近3年和5年的绿化攻坚任务,确定的绿化目标主要包括宜林荒山应绿尽绿,构建林水相依、河清岸绿的水系生态网络,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体系,巩固沿海防护林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提升城乡绿化建设水平,建成一批国家森林城市、山东省森林城市、森林乡镇和森林村居。
荒山绿化方面。山东现存的荒山多为立地条件差、造林成本高、成活保存难的偏远荒山。实施绿化栽植的大多是生态公益林,经济效益低,社会造林积极性不高,所以荒山绿化一直是难啃的“硬骨头”。下一步,在对全省宜林荒山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制定绿化方案,对土层较厚、坡度较缓的荒山,支持鼓励林农群众和大户种植经济林果;对土层较薄、坡度较陡的荒山,实行工程造林与社会造林相结合,积极营造防护林,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对山高坡陡、干旱瘠薄的荒山,落实封育措施,促进植被自然恢复。
通道绿化方面。通道绿化的重点是指公路和铁路两侧绿化,绿化范围包括道路工程用地范围和两侧的荒地、裸露土地和不适宜耕作的土地。一方面栽植护路林,减少水土流失,增加道路两侧的绿量,另一方面对沿线适宜造林区域进行绿化或改造提升,打造一批具有生态防护和绿化景观功能的绿色生态走廊。
水系绿化方面。一是河流特别是大型河道两岸,在保障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建设护岸林带,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提高绿化率;在绿化条件适宜的节点地段,采取乔灌草结合,打造生态景观小品,提升绿化水平。二是在水库和湖泊周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在保护好耕地的前提下,根据群众意愿发展经济林、用材林,采取工程措施,发展防护林。三是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加快建设黄河绿色生态廊道,构筑绿色屏障,保护母亲河。
平原绿化方面。平原是山东粮食主产区,平原绿化的重点是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完善农田林网,营造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体系,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城市绿化方面。城市绿地是城市中有生命的重要基础设施,但城市绿化的空间相对较少,城市绿化的重点是拓展城市绿化空间,为此《方案》提出开展城市增绿工程,建设城市绿道,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力推进城镇庭院绿化,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小区等绿化美化;创建一批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水平。
乡村绿化方面。乡村绿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山东将以国家森林乡村、山东省森林乡镇和森林村居创建为抓手,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充分利用村庄闲置土地、宅基地、废弃土地开展植树绿化,增加乡村绿量。
沿海绿化方面。山东沿海地区土壤盐碱程度高,造林难度较大。沿海绿化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进行科学绿化,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植被恢复。在盐碱程度较低的区域,栽植耐盐碱树种,对缺株断带、灾损和退化基干林带进行补植、更新修复;在海岸内侧陆地,新建和完善基干林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马福义表示,要通过实施七大绿化攻坚行动,实现山区、平原、城乡、通道、水系、沿海等重点区域绿化水平全面提升,全省生态状况显著改善。
闪电新闻记者 米雪伟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