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不断推陈出新 园区用这些方法实现量质提升

2019-11-04   中国企业报

【中国园区体制改革创新系列报道20】

借助政策工具,利用科技力量,转变服务理念……园区不断推陈出新,运用各种手段着力打造一片创新创业的沃土。可以说,园区始终与改革共舞,共同谱写发展的乐章。

江苏南京经开区:深化“放管服”,实现量质提升

南京鹏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南京经开区投资建设红枫片区保障房项目,仅用了3天时间,跑了一个窗口,就完成原来需要跑三四个部门、至少30个工作日才能办完的审批手续,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这正是南京经开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营造优良营商环境的真实写照。

作为南京市的改革先锋,南京经开区通过推进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刷新了“新港速度”。经开区推行“全科政务”试点,实现内外资企业登记“一窗受理”,将与企业开办密切相关的名称预核准、注册登记、税务登记、刻章备案、外资商务备案等5个窗口办理的事项职能整合到1个综合窗口办理,形成独具特色的“一窗受理、一网联办、一次送达”的“三个一”全科政务服务模式。2018年,又将全科政务范围逐步扩大至经济审批、规划建设审批等领域,实现“大全科”,大大提升了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政务服务效率也大幅提高。

新港不仅有“速度”,还有“温度”。企业办理公司登记,享受到像“保姆”一样的服务。经开区秉承精诚服务理念、营造精致服务环境、锤炼精英服务团队、提升精准服务品质,热情服务区内企业,让企业宾至如归,安心干事创业

经开区同时成立行政审批局和投资建设代办服务中心,全面建立“提前指导、免费代办、批后回访”的代办工作机制,专人提供一对一全程代办服务,实现“一企一清单”“线上代办”“线下协调”,为项目落地提供坚实保障。据了解,机构成立以来,已代办建设项目239个,总投资逾508亿元,其中乐金化学电池六工厂、拜腾新能源汽车、蔚来汽车等市级重大项目8个,总投资达276.8亿元。

近年来,南京经开区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开发区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新兴产业集聚注入了新生动力。截至5月底,经开区省市重大项目均按序时进度有序推进,新型显示、绿色智能汽车、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提前完成过半任务,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向好,实现量质齐升。

宁夏银川经开区: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我们公司从签约落地、厂房装修改造,到第一台产品下线仅仅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充分体现了‘经开区速度’。”银川闽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光良说。近年来,银川经开区选择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开展了多轮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以项目高效顺畅报建为核心,从事项清理、流程再造等方面全面推进改革。

长期以来,银川经开区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鼓励、引导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以“保姆式”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2018年,银川经开区首次建立并实施首席服务员制度,从银川经开区管委会有关部门选派7名工作人员作为首席服务官,跟踪服务企业,解决难题,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此外,经开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体制优势,建立了高效便捷的管理服务机制,制定了《压缩企业注册登记时间工作实施方案》,深化“一站式”服务模式,打造“零”收费经开区,在全区率先实现企业“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实现“审核合一、一人通办”的登记模式。同时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引导市场主体通过网上办理名称核准、开业、变更、注销等登记事项。2018年经开区自主申报企业名称486户,占名称申报的58%。其中通过全程电子化新登记注册企业379户,占新设立企业的44.7%。围绕园区企业需要,与企业“零距离、面对面”互动交流,制定宣传培训计划,到育成中心和金凤工业园区等企业集中区,开展上门服务、现场办公。

在招商引资、企业发展等方面,经开区制定出台了《“金豆子”企业培育工程实施办法》《打造“低成本”园区的若干政策规定》《推进绿色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如今,银川经开区正在围绕千亿园区目标,以服务企业家为核心,奋力打造更加开放,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政企协同、统筹配套的产业发展环境;有力度、有温度的政策环境;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高地。

安徽合肥高新区:与改革共脉搏,与时代同发展

“以前我们想申请项目资金补贴,总是有些标准和政策不清楚,现在通过智慧高创平台的专业指导,项目申报成功率提高了很多”……企业线上申请入园,全过程无纸化审批;所有业务线上办理,实现云缴费等;通过小程序就可以报名活动,预约会议室;利用大数据生成企业画像,为企业打造个性化服务……这些让企业期盼的场景,如今在合肥高新区全部变成了现实。近年来,合肥高新区依托直属孵化器运营管理机构,积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成“智慧高创”孵化平台,将孵化服务与政务服务接轨,企业在享受政务服务带来便利的同时,孵化服务同步跟进,在融资、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度介入,跑通为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做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服务更加人性主动,政策供给更加精准合理,高新区推动了企业服务由“粗放”向“智慧”转变、政策支持由“驱动”向“赋能”升华、产业发展由“离散”向“融合”转型、企业诉求由“政策”向“生态”升级。积极利用大数据,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特点,依托大数据分析手段进行精准分析,为企业提供精准化的贴身孵化服务。

持续推进“放管服”。为了顺利实施“市场主体三年倍增计划”,高新区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包括: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实行“一窗受理,e网通办”,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拓宽企业申报渠道,将工商登记业务延伸到银行网点,设立企业登记全程电子自助服务区和自助终端机;加快孵化、加速平台建设。

智能管理打造优良生态。近年来,高新区紧跟时代浪潮,积极建设智慧企业园区,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智慧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下一步,合肥高新区将继续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推进“放管服”改革,放出活力和动力,管出公平和秩序,服务出便捷和效率,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环境。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中国企业报》匠心推出:《中国园区融媒体周刊》,每周一期,适合单位全年订阅。全单位阅读,园区招商信息全拿到!咨询电话:68701050。

【周刊介绍】

《中国企业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以企业和企业家为报道对象的中央级媒体,是国务院国资委系统最重要的新闻信息平台,是为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园区招商、特色小镇建设和企业经营发展服务的专业化智库型传媒。《中国园区融媒体周刊》,站在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透视微观经济与园区发展的关系,通过对“一带一路”的国内外产业园区及企业的观察,以产业发展和产业园区规划、扶持方案、招商引资等为重点,进行调查和持续跟踪研究。在深入分析园区产业模式的基础上,对园区信息和企业信息进行分门别类提炼汇总,为园区提供“最新、最重磅、最全面、最有价值”的动态信息。

《中国园区融媒体周刊》以服务产业园区为核心,提供丰富、深度、针对性的服务信息。每周一期,全年约50期,每期约100页(A4),以PDF形式发送给单位邮箱或指定微信。提供在周报中可添加单位定制名称和LOGO的服务,适合以单位名义直接快印成纸质版分发至各科室,也可通过手机阅读,帮助整个单位全部人员第一时间掌握全国产业园区及企业动态。《中国园区融媒体周刊》面向全国园区、企业、第三方机构订阅,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找到合适园区便捷落地,同时让全球产业园区高效精准地找到优质企业和企业落地需求,以极低成本有效提高园区、企业与第三方机构之间深度业务交流、投资合作!

每周一期,全年约50期,每期约100页(A4),以PDF形式发送给单位邮箱或指定微信

订阅热线010- 68701050,68701052

联系人:梁女士,刘先生

邮箱:zhiku@zqcn.com.cn

【汇款信息】

单位名称:《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华夏银行北京车公庄支行

单位账号:10282000000248270

融媒体周刊订阅

----------------------------------

本文系《中国企业报》综合报道。编辑:米果。

本平台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原著版权,如您对我们的文章存在异议,欢迎后台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处理。

在这个时代,我们以传播信息、分享知识为已任。微信关注中国企业报公号:zgqybnews,关于财经你想知道的这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