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位专家学者齐聚尤溪,就为了这件事

2019-12-05   福建微尤溪

12月2日-5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三明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在尤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古建、文物、文化遗产研究、高校、新闻传播等多个领域的1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朱熹诞生地,探索古村落保护和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为古村落保护和发展出谋划策。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中国民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建中,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来文,三明学院校长潘玉腾,县委书记杨永生出席论坛开幕式。

邱运华指出:中华文明的基础、摇篮和载体存在于中华广阔大地的古村落中,这些村落蕴含着世代传承的民风民俗,传续着各个民族的文化DNA,是不可再生和无以替代的历史文化遗产。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重要资源,重要抓手。我们要深入研究古村落保护和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保护区建设的关系,从学术研究和工作实践等不同层面努力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模式,在系统梳理古村落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融汇、转化、传播等多种手段,有效地促进古村落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使古老的村落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

王来文表示,2013年以来中国民协已相继在我省召开了四次的中国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对我省古村落文化的保护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新时代赋予了我们古镇古村落保护发展的新使命,我们要持续对古建筑、古村落的现状建立相关的档案,努力实现文化留根、历史留脉、保护留魄,讲好中国故事、福建故事,贡献福建力量。

杨永生在致辞中代表县委县政府对此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杨永生介绍说,尤溪是底蕴厚重的千年古县,休闲度假的旅游新县,资源富饶的生态绿城,投资兴业的希望之城。近年来,尤溪以创建“我家在景区”为契机,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农业、文化、体育等跨界融合,有效激活乡村活力、带动旅游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我们将以这次高峰论坛为契机,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好经验、好做法,持续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充分挖掘、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潘玉腾在致辞中介绍了三明学院及建筑工程学院发展情况。

县领导张文静、林翠玲、纪优梓、蔡晓斌参加开幕式。

论坛上,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李永革,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沈阳,上海大学教授、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罗宏才,清华同衡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传统村落所所长孙娜,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孙以栋,古建文化专家付倞等6位专家先后作主旨发言。此外,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本次论坛主题:古村落中的古厝保护,古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古村落保护中的民俗文化展开交流讨论,并为古村落发展献计献策。

论坛期间,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朱子文化园、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洋中镇桂峰村、梅仙镇大福圳民居和经通古民居群。

近年来,我县立足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积极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为“记住乡愁”、传承历史文化发挥应有的作用。截止目前,全县共有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洋中镇桂峰村)、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台溪乡书京村)、8个国家级传统村落、19个省级传统村落、14个市级传统村落。共有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确认的文物点691处,县博物馆馆藏文物2124件。

山乡奇构 闽中土堡

尤溪,地处福建中部,是福建省县域面积第二大县,地大物博,人文荟萃。在尤溪的山间盆地、溪流阶地、山中台地、田边田中、星星点点地现存着120多座各种构筑类型的土堡和十几座含有土堡元素的大型庄园防御性建筑。

光裕堡

聚奎堡

这些土堡大的占地万余平方米,小的占地几十平方米。据县志和当地各姓族谱记载,以及实地勘察表明,尤溪土堡始出于宋代,明代流传,清代盛行,民国初终结。

尤溪土堡是我国防御性乡土建筑中的一枝奇葩。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社会形态、特殊的生产、生活空间中所产生出的防御性乡土建筑。

土堡

YOUXI TUBAO

尤溪土堡

茂荆堡

茂荆堡位于台溪乡盖竹村,坐东向西,由堡前小桥、小道、水田、高台阶、堡门、前楼、多重天井、厢房及阁楼、书斋、正堂、双重护厝、后花台、阶梯式跑马道、粮仓、牲口栏、厕所、碾坊、逃生暗道,一进两堂、双横屋、一阁楼、一花台、一跑马道、二书斋等组成。主堂面阔5间,进深8柱,护厝面阔11—13间,为穿斗式结构,单檐悬山顶。

茂荆堡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69),完工于光绪十一年(1885),3年告竣。木、石、土构建筑,总平面前方后弧,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台基为块石垒砌、地面为三合土和泥土、墙体为生土夯筑,梁架、椽子、脊檩等全部采用木构筑。陈氏族谱和正堂神龛处镇宅牌记载:“光绪八年,乙酉八月初七鼎建上梁”。为福建罕见的中大型防御性民居木土石构建筑。

台溪盖竹茂荆堡-尤溪梁文斌

2010年12月13日,尤溪县人民政府公布茂荆堡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月2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茂荆堡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台溪乡盖竹村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建村列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台溪乡书京村土堡群

书京土堡群位于台溪乡书京村,由光裕堡和瑞庆堡组成。均为依山构建,前低后高为特点,由堡前高台阶、高堡墙、堡门、下堂、中天井、厢房、正堂、护厝、书院和书楼、后花台、跑马道、碉式角楼等组成。

书京土堡群全景

光裕堡建于清道光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主体建筑面阔7间、进深8柱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瑞庆堡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主体建筑面阔5间,进深8柱,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台基以乱毛石垒砌、地板、梁架、椽瓦、正脊等全部采用杉木构筑,穿斗式结构,单檐悬山顶。两包门额上阴刻铭文:““道光三十年(1850年)梅月吉”和“大清光绪六年(1880年)瑞庆堂春”。为福建少见的清代堡居类建筑。

2010年12月13日,尤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书京土堡群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月2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书京土堡群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台溪乡书京村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建村列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聚奎堡

聚奎堡位于中仙乡西华村,又名“寺坂寨”、“聚奎堂”,堡坐东向西 ,平面呈横向长方形,通面阔 57米,通进深60余米,总建筑面积6552 平方米。中轴线上由东向西走依次建有:露坪、山门、前楼、天井、下堂、天井、厢房、中堂、天井、扶楼、后堂、护厝、跑马道、碉式角楼等。堂与护厝之间再辟天井由过水亭互通。堡内有大小房间二百余间,水井5个,藏物窖2个,射击孔60个,了望窗80个,主体建筑面阔5间,进深7柱,为穿斗式结构、悬山顶。

该堡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非常注重堡内防火设施的构筑,用福州地区民居中的“驼峰式”和“风字式”高大封火墙,纵横交错将主堂屋与护厝间隔离开,同时还在墙与墙之间的门廊处,堆放土坯砖,以及时堵塞门洞,防止“火龙”乱串,殃及整座土堡。选址、设计别出心裁,选材用料另辟蹊径,良好的防火设施,丰富的文化内涵都值得说明。

省级文保单位-聚奎堡 尤溪梁文斌

2000年1月25日,尤溪县人民政府公布聚奎堡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月2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聚奎堡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逢春堡

尤溪县溪尾乡莘田村有一座大土堡名逢春堡。它坐落在逢春村水尾山仑顶上,山坡陡峭,绿树成荫。堡屋始建于1779年,占地五千平方米,堡内建有三堂五栋十八厅560个房间,堡墙厚度达9米,现存主寨一厅等部分建筑,在当地可称之最,堡的主人名黄廷贶[kuàng]。2010年12月逢春堡被县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升平堡

升平堡,位于新阳镇上地村边的群山合围中的一座相对独立的山岗上,平面呈长方凸角,该堡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图片来源:阿奇的乡村行走时光(网易博客)

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堡前弯曲山道、前水田及超大型禾坪、主堡门、辅堡门、堡墙、前楼、中天井、厢房、主堂、戏楼、阶级状跑马道、对角碉式角楼等。门额用花岗岩倭角条石横嵌至墙体内,上阴刻楷书“升平堡”。

莲花堡

莲花堡,位于尤溪县梅仙镇汶潭村中部,该堡坐东向西;平面呈方形凸角,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980平方米。清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年)由周氏宗亲创建。

中轴线上由东向西走依次建有:前空坪、护堡壕、堡门、中天井、楼式粮仓、祖堂、扶楼、厨房、碉式角楼等。主体建筑面阔7间、进深8柱,为穿斗式结构、悬山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DA MEI YOU XI

玉井坊郑氏大厝

玉井坊郑氏大厝,位于福建省尤溪县西滨镇厚丰村西300米。始建于清乾隆55年(公元1790年),方形圆角,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特点:体量大、楼层高、结构复杂、功能齐全、装饰精美。由院前石铺空坪、门庭联外围墙、内空坪、内门庭联内围墙、正堂、后楼(祖堂)、厢房、书斋、绣楼、附院、护厝、碉式角楼等构成。

尤溪县玉井坊郑氏大厝(全景)

规模:三进主院落、一进附院落、护厝,均设有三层,共有房间108个,书斋(书楼)6个,钱库2个,武库2个,粮仓4个,契约库1个,逃生暗房4间,厨房10间,公共厕所1处,花台1处,防御性的碉式角楼1座。木结构,穿斗式悬山顶。清嘉庆、光绪年间曾修葺过。雕梁画栋的郑氏大厝,栩栩如生的历史典故、戏曲人物、瑞兽禽鸟、花卉仙草、五颜六色的灰塑和壁画至今鲜艳夺目,装修装饰工艺十分精湛,是典型的闽中大型楼类特色乡土建筑,为福建及周边地区罕见,其布局、结构复杂,高楼层设计,多建筑文化信息,为研究我国南方特色民居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2001年1月2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玉井坊郑氏大厝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玉井坊郑氏大厝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西滨镇厚丰村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建村列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桂峰村

桂峰,历史上曾名桂岭,又叫岭头、蔡岭,自北宋名臣蔡襄之九世孙蔡长,于宋淳祐七年(1247)肇基以来,繁衍生息着清一色的蔡姓人氏,迄今已有760多年历史。即始建于宋元,盛于明清。许多专家学者到桂峰考察后,评价桂峰“厝厝均有文化,满街都是历史”。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桂峰

整个村庄依山就势分布于村中的三面山坡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全村建筑总面积2.6万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现存有蔡氏祖庙、蔡氏宗祠、石狮厝、楼坪厅等明、清典型古建筑39座,构成了桂峰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是我省古建筑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

桂峰以耕读传家,尤其崇文尚学,历代儒风不衰,几乎厝厝有书斋、书房。亦儒亦官亦商的传统文化还在潜移默化对后辈产生着影响。据记载:明、清两代中进士者3名、中举人者12名、中秀才者多达412名,为当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桂峰独特的理学文化、建筑文化、姓氏文化、地理文化。

2003年1月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5月31日,国家建设部、文化部等公布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洋中镇桂峰村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建村列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大美尤溪

感受南溪书院的古韵绵长;

触摸桂峰古居的青砖黛瓦;

倾听台溪古堡的攻防岁月......

“闽中明珠”尤溪正盛装以待,

迎接四海宾朋的到来!

来源:尤溪县融媒体中心官方微信 福建微尤溪

转载请注明出处 否则视为侵权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工资有望涨5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