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2019-09-02   国学智慧生活

善良的人心胸坦荡,不会欺天瞒地,也不会耍阴谋诡计。

有一句话叫:“是非日日有,不听自然无。”

人生是一盘很大的棋,你在这里迂回一下,可能就在那里蓄积了力量。用佛家的话说——福报在后面。

你现在所承受的,都是你起心动念所造。你将来所拥有的,都是你当下举手投足而来。

01

小时候曾经去过一个城隍庙,在那里我看到了庙檐下挂着一个大算盘。

意思是说,神灵总有一天要与人算他的善恶之帐。

那里的横匾写着:“你又来了。”

两柱有一副对联是:“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孔子周游列国回到鲁国后,鲁哀公很尊重孔子,常常向孔子请教一些问题。

有一天,鲁哀公问:“国家的存亡祸福,确实是由天命注定的,不是只凭人力能左右的吧?”

孔子回答说:“存亡祸福,都源于自身罢了,一时的天灾、反时反常的现象并不能改变国家的命运。”

孔子说,从前商纣王统治时期,有只小雀在城墙角生了一只大鸟。

对这个事情进行占卜,说:“凡是以小生大,那国家一定会称王于天下,声名也一定会显赫。

”于是纣王凭借卜辞中小雀会带来福祉的预言而不理朝政,残暴无比。朝臣不能阻止他,外敌于是前来攻伐,殷商因此而灭亡。

孔子接着说,在商朝的先祖殷王太戊统治时代,道统缺废,法纪毁坏,以致出现树木生长反常的现象。

桑楮在朝堂上长出,七天就有两手合拢那么粗了。

占卜的人说:“桑楮是野生的树木,不应生长在朝堂,恐怕是国家要灭亡了吧!

”太戊异常惧怕,诚惶诚恐地修习自己的德行,思虑先王的政道,昭明教化百姓的举措。

三年之后,远方的国家倾慕他的道义,通过使者前来朝拜的国家多达十六个。

善良的人会受恶人的欺侮,但从因果规律看,他不会永远被人欺侮。

恶人得到“好处”也是暂时的。

人们常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做好自己,怀一颗柔软的心,行走于天地间。

柔软或许感化不了心狠,但至少可以得到平静,活得安逸,每一步都走得无愧于心。

用一种淡定的心态去面对,必将迎来芬芳的人生。

孟子也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无论是天地的正气,还是个人的浩然之气,都说的是一种充塞与天地之间的大气磅礴之意境!

此意境只有与天地自然合一之人,才会有深切的体悟。

善待天地,那是生活空间;

善待父母,那是生命来源;

善待家人,那是今生最亲;

善待同事,那是工作伙伴;

善待恩人,那是困苦救星;

善待冤家,那是还债主人;

善待路人,那是未来因缘;

善待动物,那是人类朋友;

善待植物,那是生命美景;

善待一切,它们都因世间的大美而存在。



02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有一个农夫的玉米品种,每年都获得极好的收成,而他也总是将自己的优良种籽,毫不吝惜地分赠给其它农友。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大方?

他说:我对别人好,其实也是为自己好。

风吹着花粉四处飞散,如果邻家播种的是次等的种籽,在传粉的过程中,自然会影响我的玉米质量。

因此,我很乐意农友们都播种同一优良品种。

凡你对别人所做的,就是对自己所做的。

所以,凡事你希望自己得到的,你必须先让别人得到。

你若想被爱,就要先去爱人;你期望被人关心,就要先去关心别人;你要想别人对你好,就要先对别人好。



03

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最后吃亏的,还是做坏事的人。

南宋文天祥的《正气歌》开篇就讲: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孔子在《易传》中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老子也说:“大道无为,上善若水。”

善行的本身是好的,普天下各种正的宗教党派都在提倡人人善行。

中国人大多信奉“穷则独善其身”的信条,可惜没有几个人能信奉“达则兼济天下”。

大多数的中国人为了温饱而拼搏,遇到乞讨者能给点零钱。

或许这样的行为在物质上对贫者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但是在精神层面,却会像冬日的阳光一般融化行乞者那颗快要冻结的心。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此语道破了天机,它告诉世间的芸芸众生:天理昭昭,因果不爽。

因果规律是客观存在。不能看到善人被欺,就认为不能做善人。

我们要少一些指责,多一份宽容,自己过得很自在,他人也会感到舒服。

幸福快乐的生活,其实就在我们当下,只是我们不懂得过。

人生并不复杂,幸福也很简单。

正所谓:“茫茫宇宙大世界,浩然正气充天地,善恶自有天作证,人善人欺天不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