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世界级的南音,国家级的漆线雕技艺、海沧蜈蚣阁、歌仔戏等这些耳熟能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厦门还有许多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共同保留了灿烂的闽南文化。这周,我们将带您一起了解那些您所不熟悉的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
厦门市翔安区马巷街上的元威殿,别名元威堂,俗称“池王宫”,是座主祀池王爷的庙宇。据民间相传,池王爷姓池名然,又名德诚,字逢春,南京人。明万历年间中文举人,翌年又中武进士,时有文举人武进士之美誉。性狷介有骨气,素怀济世抚危报国安邦之志。万历年间某日,奉旨调任福建漳州府台,途经今翔安地界小盈岭时,邂逅二个玄衣人。他从交谈中获悉,这二人乃天使,奉玉皇旨意欲往漳郡撒播瘟药,流布瘟疫,裁减人口。池然一听遂设计骗取了瘟药吞服,以绝后患。天使见此也可奈何,只好收回天廷,如实禀报。之后,池然继续带着随从匆赶路。及至马家巷地面,毒性发作,脸色遽然变黑。他自己意识到大限已到,立马歇于附近一巨榕之下盘足升天。
玉皇感念他宽厚仁慈,爱民如子之精神,赦封“代天巡狩总制总巡王”,晋爵王爷,派往马巷为神。当地乡绅据此雕塑神像,建庙祀之。后其灵应事迹甚多,一直受到附近地区民间广为崇拜。
“池王宫”发端于明代,是座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庙宇,历来备受官民的重视和保护,1991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公布为厦门市第一批涉台文物古迹。
“池王宫”坐西向东,呈二进布局,占地面各107.6平方米。前殿左奉祀韩府娘娘主孕妇顺产之神,右侧奉祀马使爷。后殿敬奉池王爷,灵前有黑白二将军(主判断是非之神),左次间奉祀注生娘娘(系生育保护神),右次间奉祀境主公(系本境守护神)。
前后殿之间有拜亭,两侧是天井,俗称“龙虎井”。光绪六年元威殿重修之时,马巷厅翔凤里炉前会商人魏盈芳、魏福茂兄弟在广东祥利店送寿山石二方,大小一样,聘名师雕刻龙虎图献,勒于庙内井壁,故名龙虎井。该石刻长152cm,宽107cm,做工精美,是镇殿之宝。
庙中有历代乡贤保宦颂扬池王功德的题句、对联。清嘉庆年间闽、浙水师提督李长庚藏头联:“元气浑论民物奠,威灵显赫鬼神钦。”还有现代著名书法家罗丹、余纲、吴捷秋等人撰写的联对,充盈着庙宇文化浓郁氛围。
“池王宫”立庙迄今,每逢池王生诞(每年农历六月十八日)祭祀盛典都要举行各种传统庙会活动,以增添节日的热闹和喜庆氛围。是时,闽台两岸成千上万的信徒汇聚而来,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其间,有赛马演戏,有搭锦棚唱南曲,有攻炮城、燃放火狮,尤其进香请火等宗教习俗,更具地方色彩,深受善男信女的喜爱,历久不衰。
池王爷生诞祭祀盛典习俗按其顺序大致如下:神诞前夕做敬(又称做醮),道士在摆满各种祭品桌子的前后做醮。神诞日时,有祝嘏大典仪式、请火(各分庙在乩童的指引下持神像和香炉到祖庙参拜进香求取炉灰)、游境(抬神佛对所“管辖”地域进行游巡,游巡时各种游艺队伍随从)等活动进程。
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池王爷信仰传入宝岛及东南亚一带,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是台湾民间普遍信仰的神灵之一,在台湾是仅次于妈祖的宗教信仰。翔安马巷元威殿成为闽台地区池王爷信仰的开基祖庙,在台湾地区,以池王爷为主神的宫庙就有430多座。每年台湾各地都有数千名信徒信众组团回马巷元威殿谒祖进香,大大促进了两岸对人缘、神缘的信同。近年来,每年从台湾专程到马巷池王宫进香谒祖的台湾同胞超过4000人,马巷元威殿也成为了厦台宗教文化交流活动最频繁、活动量最大的民间场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