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生活别样红

2020-04-22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主动申请脱贫、增加家庭收入、积极参加工作……近年来,在脱贫政策帮扶下,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城北村34户建档立卡户走出了生活的阴霾,迎来了生活的曙光,脱贫摘帽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别样的精彩和幸福。

53岁的李有花是一个乐观积极的人,十五年前丈夫的去世,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失去了顶梁柱。赡养老人、照顾孩子,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了李有花一个人的身上。打零工微薄的收入,两个大学生一年一万多的学费和生活费,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常常是拆东墙补西墙。

2015年,城北村扶贫工作组通过精准识别,将李有花纳入建档立卡户,并积极协调为李有花争取了生态管护员的工作,每个月有了稳定的收入,家里的危房也被改造得焕然一新,这让李有花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2016年,孩子们先后大学毕业,家里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坚强的李有花主动申请要求脱贫摘帽,成了格尔木市第一批主动申请摘帽的人,这一举动让大家刮目相看。李有花不想坐等帮扶,她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生活越来越好。李有花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好,这几年对我帮扶力度很大,现在娃娃的工作也解决了,我也有了自己的工作,收入比以前多了,我也会珍惜这份工作,干好这份工作。”

115平方米的大房子被布置得井井有条,65寸的大彩电、电脑、大冰箱一应俱全,发财树、蟹爪兰郁郁葱葱;屋外梨树、杏树、李子树迎着春风吐露着新芽……摘掉了“穷”帽子,李有花的生活敞亮、美好、温馨。

在城北村,摘掉贫穷帽子的典型有很多,汪玉顺一家就是其中之一。

这两天,老汪家一家忙着收拾院落、重整地平,为今后重操旧业——开展养殖做着准备。

2015年,汪玉顺的二女儿因车祸入院,高昂的医疗费用,让这个村里人人羡慕的养牛户变得一贫如洗。为了照顾孩子,汪玉顺和妻子全身心地投入,养牛事业就此荒废。

医疗费用、吃穿用度、孩子上学……一串串的花费,让老汪一家举步维艰。成为建档立卡户后,城北村、扶贫工作组、帮扶单位和企业慷慨解囊,老汪一家还清了债务,夫妻俩一个生态管护员、护林员,有固定收入了,老汪肩上的担子轻了。2019年,汪玉顺的大女儿汪琴福大学毕业了。得知这一情况,村委会积极协调联系,让汪琴福到就近的星月园幼儿园从事学前教育工作,专业对口、又是自己喜欢的工作,这让汪琴福高兴不已。汪琴福告诉记者:“去年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让我十分困扰,在好政策的帮助下,我现在成了光荣的人民教师,实现了自己的教师梦,也为家里增加了收入,弟弟妹妹可以安心上学了,爸爸妈妈也不用那么累了。”

从2017年不足4.5万的家庭收入,到2019年全家十万余元的工资,“家底”翻了一番还多。

据城北村扶贫工作组队员李富伟介绍:“自2015年城北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四十天的入户、摸排、调查,确定了贫困户和帮扶连点单位,同时针对每一户贫困户开展了精准扶贫,到2016年底城北村实现全部脱贫,到现在为止,城北村贫困户的人均收入达到两万元。”

郭勒木德镇城北村党支部书记汪红林告诉记者:“我们城北村在开展扶贫工作以来,紧紧围绕着‘两不愁,三保障’,开展了一系列基础工作。今年我们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的前提下,想方设法增加百姓的收入。通过开展‘回头看’,对本村的建档立卡户做了全面的摸排和全方位的了解。现在我们村里已经有固定工作的44名,还有7名大学生都已经就业,在读4名,后续我们也会为他们的就业多衔接、多协调。我们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把住房、医疗、养老这些工作安排好以后,将更多地关注大家的思想,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结合自身实际,发展养殖业、参加工作等等,甩掉穷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