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却不敢向朱元璋造反,简单来说,是因为这两对父子的权力结构完全不同。先看看李渊的父子。我们都知道,李世民很少杀死有功德的官员。为什么?因为它就是大唐最大的功臣之一。论开国战争,不存在功劳甩李世民几条街的将领,最多只有跟他差不多的,相对而言,李渊这个皇帝的威信就差多了。
毕竟就算是长期坐镇后方的李建成也打过仗,李渊除了起兵那会直接管过军事,其余时候几乎一直是坐在长安城的。长时间的功绩积存使得李世民在朝堂内外的影响力巨大,我们来看玄武门之变前,房玄龄给李世民的建议,大王功盖天地,当成大业今日有位乃天赞也,请大王无疑,当成大业。怎样成大业,杀了李建成等李渊立自己为太子?胡扯,李世民的终极目的便是李渊,杀李建成也是顺带的,假如那天早上李建成不来,李世民也不可能会终止自己的行动,只不过会跳过杀兄这一环节,直接逼宫,搞不好还能弑君。
枪杆子里出政权,李世民“敢于发动政变,是他掌握了皇宫的枪杆子军队禁军,供自己使用的原因。据《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只带了十几个人进入玄武门。只有十几个人,他会造反吗?甚至十几个人,他是怎么拿着武器进去的?史书给出了答案,是收买了守卫,其实李世民不仅收买了守卫,皇宫护卫也已经成为了他的人。李世民是优秀的政治家。而政治家很少做毫无胜算的事情,我们觉得李世民发动政变是危急之下,不得已而为之,实际上他在背后做了非常多的工作,玄武门之变,第二天李世民就已经掌控了朝廷,并用最快的速度大换血,同时镇压住关东地区可能会出现的叛乱。
三个月后,换血完成,李渊退位。我们再来看朱元璋父子。朱棣跟李世民的最大差距在于年龄,李渊起兵造反的时候,李世民18岁,参与过唐王朝建立和统一过程中,绝大多数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朱元璋造反的时候,朱棣可能还在地府没投胎,朱元璋在南京称帝的时候,朱棣也才九岁而已,开国战争和他毫无关系。即便是之后的北伐北塬,朱棣也是在看着。
直到洪武九年,朱棣17岁才被朱元璋派回老家凤阳体验生活,四年之后朱棣转燕京北平,这才开始参与明朝的北方军事活动,朱棣的军事战绩也是很辉煌的,两次率师北征,招降蒙古,生擒北元大将索临帖木儿,在北方军队中颇有影响,但也只是有影响而已,而且只限于北方军队,从他日后造反的支持度来看,这种影响并不能让北方军队全部为他卖命,
错过了开国战争,朱棣的威信只局限于北方,确切的说只能让他燕王的蜀军为之卖命,其他王爷的军队,他根本管不了,朱棣对于南方军队的影响微乎其微,尤其是南京城中朱元璋的敬畏,他是不可能施加影响的,不仅仅是鞭长莫及,还因为朱元璋不是李渊可比,
朱元璋从草莽之中崛起,狠厉杀伐,远比李渊这位贵族皇帝要重,为了废除丞相制度,一下子拉了一批功臣陪葬,为了给孙子清场,又是一批功臣上天,乖乖在北平抵御蒙古那就是他的好儿子,如果敢把手伸到南京,分分钟剁掉,再不济也是囚禁,所以朱棣不会去冒这个毫无胜算的风险,毕竟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