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法院岁月
——《读懂法官思维》后记
摆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书算是我在法院工作生涯的见证。书里面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我在法院工作期间的学习和思考,尤其是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工作的三年多时间。
离开法院之后,很多人会问,是在法院好,还是在律所好?是在法院累,还是在律所累?对于这个问题,不论是谁在问,最为正确的答案永远是,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累。
法院的好有很多方面,说两个我体会最深的。第一个体会是,在法院审理的案件多,在业务上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而且法院有完备的学习培训体系,有利于个人快速成长。第二个体会是,法院毕竟是体制内, 组织上的关怀会更多一些,“有困难找组织”并不是一句空话。当然,律所也有它的好。比如,律所相对来说更加自由一些,每天上下班也比较灵活,甚至有些时候都没有上下班的概念,有活干就干,没活干在家陪陪孩子也是挺好的。
说到累,律所的累不用多说,肯定是很累,有的时候用“身心俱废” 来形容都不为过。但是,我想说的是,法院也挺累的,我自2010年7月份进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工作以来,基本上每年都是国庆假期结束就集中加班,而且任务一年比一年重。
所以,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累,一点都不假。
在法院工作的将近八年时间里,虽然干的很辛苦,但大多数时间还是挺开心的,为每一份工作的完成而开心,也为自己每一天取得的进步而开心。记得有一次,当时还是书记员,晚上8 点多,接到法官在办公室打过来的电话,问我手头有没有全年案件“服判息诉率”的数据。当时我手头并没有数据,但是,我跟她说,让她把当事人名字说给我听,我来告诉她是否上诉,这样就能算出“服判息诉率”。就是这样,我把全年一百多起案件的上诉情况全都在电话里报给她。
还有一次,参与筹备“首届知识产权法院论坛”。在时任庭长的带领下,拟定会议议程、确定发言主题和嘉宾、去附近的几家大酒店挑选会议场地、定稿印刷方案,等等。持续四个多月的时间,忙得不亦乐乎,尤其是临近论坛开幕的那一周,每天都熬到凌晨两点以后。
工作虽然很累,但并没有怨言,甚至还常常为自己取得的一些小成绩而乐呵。回过头来想,这大概是因为我确实是热爱法院这份工作,但更为重要的是,还是得益于我遇到的优秀的老师、领导和同事,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每一天都不觉得浪费。当然,由于我现在已经离开法院,在律所工作,不太方便在这里列出他们的名字,只好在心里感谢。
我本科学的是哲学,经过四年的学习,大概也就两句话在心里留下印记。第一句话是,“哲学系的学生要学会胡思乱想,胡说八道”。第二句话是,“咱们哲学系的学生,要勤练笔头,发挥自己的优势。”这两句话都是哲学系的老师说的,非常实在和受用,我始终记着。
在法院期间很开心,或许也与我一直坚持思考和写作有关。读书、学习等只是知识的输入,但该输入的效果,最重要的检验标准就是以自己的逻辑和语言输出。只有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才是自己的,永远也不会忘记。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始终坚持在写。
重新说回到这本书,其中的大多数文章都是我在法院工作期间写的。在整理过去文章的时候,我发现有两个有意思的现象。第一个,在法院的将近八年时间里,文章确实是越写越好。当然,这里说的“好”,是自己跟自己比,而且这个“好”主要指的是文章的选题、逻辑和语言表达,更加贴近实务,表达上大家也更容易读懂。第二个,这么多文章虽然主题各异,但都能隐隐约约抽离出一条主线,就是对法官思维的解读,都在力图告诉读者,法官是怎样思考的。
正是基于上述两个现象,我在挑选本书内容的时候,也严格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文章质量和可读性并重,写作于早期、篇幅过长、以及有最新案例可替代的,坚决不纳入本书的范围;二是,与法官思维没有任何关系的文章,本书也不要。此外,对于选定的这些文章,再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甚至是重写,以及补充写作其他内容,以确保本书体系的完整。
对于这本书,我要感谢的人很多,尤其是在法院工作期间的领导和同事。没有他们的引领和教诲,我不可能进入知识产权审判的大门,更别说取得任何一点点的成绩。但是,正如已经说过的,由于我现在的职业身份, 在这里不合适列出他们的名字。我会永远铭记在心。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刘春田老师和宿迟院长。两位前辈都是知识产权领域巨咖级的人物,但他们对我等后生却一直关怀有加,还在百忙之中为本书倾情作序,让我觉得很温暖。另外,要感谢中国法制出版社的黄会丽编辑,没有她的鼓励和工作,本书难以面世。
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岳父母,是他们在孕育着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要特别感谢我的妻子万智鹃女士,是她带给我现在的家庭和儿子开心,尤其需要提到的是,书中的大多数文章在最初写作的时候都是让她通读和校对过的,以确保非本领域的普通读者都能读懂。
最后,感谢我的法院岁月。期待着有机会还能再回去 !
2019年春节,于北京家中
作者陈志兴律师为麦读读者准备了十本签名本
大家在麦读公号后台回复 思维
参与抽奖
回复以下关键词看看:投稿 转载 微课 公共课
精要目录 集成目录
回复 实务书单给你 30 份法律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