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上有个人,时时牵挂,是一种幸运,意味着情感有所依托;而天天被人牵挂,则是一种幸福,意味着从来都不是你一个人在“战斗”。
很多时候,我们总想着,自己辛辛苦苦,到底为了什么?貌似自己早出晚归,东奔西走,是撑起了整个家庭的“顶梁柱”;而实际上,你之所以能够“想说就说,想走就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赖于那些牵挂着你的人,在背后默默地付出,毫无保留地付出。
只是,这份牵挂,你是否在意?还是,早已经被冷落在一旁,不忍直视了......
再苦,再忙,不要冷落了父亲母亲。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当一个人真正能够读懂这句话的时候,早已经不再是懵懂少年,也不是冲动的青年,而是已经为人父母的中年人了。
多少次,我们将父母的叮咛嘱咐视为“唠唠叨叨”;多少次,我们将父母的殷殷期盼视为“束缚和牢笼”。只要父母一开口说话,就是满脸的不耐烦。每次打电话回家,除了直奔主题,再也无暇陪他们说两句体己话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在我们面前变得小心翼翼、战战兢兢。每次跟我们说话,也不再冗长,而是极其简短、明快。就为了不耽误我们的时间。每次回家,说完了必须要说的事,吃完了饭,就马上催促“你们早点回去吧”。
被冷落的父母,就像当年,父母因为忙碌而忽略了陪伴的自己。那个时候,多想他们停下手中的活计,哪怕抱一下自己也好啊!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当年,一曲《常回家看看》红遍大江南北,一直到到现在,还能够催人泪下。是因为,有太多的人,把最重要的亲情丢在身后,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也不知道自己的归途究竟在哪。
再苦,再忙,不要冷落了知心爱人。
“让我的心伴着你,直到永远,你有没有,感觉到,我为你担心......”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寻找一个知心爱人。可往往比寻找知心爱人更难得的是,不管过去了多久,爱始终不变。
人心总是善变,最怕的是不懂得珍惜。就像张爱玲在小说《红玫瑰白玫瑰》中所说:“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喜新厌旧,也许是人类固有的天性;但真正爱一个人,却也能够为了心爱的人,变换成“另一个人”。其实,那个被爱的人,想要的并不那么多,无非就是“一日三餐四季,一生一世一双人”,哪怕粗茶淡饭,只要心始终在一起,一切就都是美好的。
再苦,再忙,不要冷落了等你回家的孩子。
一个人,也许在有了孩子之后,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子女赋予自己的那份责任和荣耀,总是黑暗中,那盏闪亮的指明灯,让人勇气倍增,不知疲倦。
可是,多少人却忽略了,给予孩子心灵上的陪伴,远远胜过物质上的满足。在这个不再“缺衣少食”的年代,父母对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才是最稀奇的。
不要让“垃圾食品”去满足孩子们好奇的口欲,不要让“电子产品”成为孩子们的精神依赖。再苦,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参与并见证孩子们的成长,陪他完成“第一次自己睡觉”、“第一次自己上学”、“第一次参加考试”等等诸多人生第一次,这是多少金钱也买不到的经历。
我们能真正拥有孩子多少年?如果不是上网,看到一个当红的帖子,我们也许还总在自以为是,认为,那是一辈子。实际上,我们真正拥有孩子的时光,不过就是短短三五年。
再苦,再忙,不要冷落心中有你的人。
有人说:“爱情是灯,友情是影子,当灯灭了,你会发现你的周围都是影子。朋友是在最后可以给你力量的人。”
人,生来孤单,但因为有了朋友,便不再孤单。我们常常在最困难的时候,想起,需要朋友的关照,需要朋友的援助;却也在悠然自得的时候,忘记了,朋友需要经常联络,需要时时关心。
心中有你的人,或许,就是这样的朋友。也许,他是默默无闻,各方面都比不上你。但你们的友谊自从结下之后,就再也没有褪色过。不管你是飞黄腾达,还是落魄不堪,他一直都在。
心中有你的人,或许,就是那个无所不言的知己,最是知你,最是懂你,真心实意希望你过得好的那个人。
这一生,不管你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都不要让自己深陷在“没人疼爱”的顾影自怜中,
实际上,有多少人,正在以你所不知道方式“悄悄地”爱你。你要用心去体察这份爱,用真心真情去回报这份爱。
如此,生活中便多了几分美好,少了几分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