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刚:关于苏州码子的实证考据

2021-04-24   历史研究

原标题:李荣刚:关于苏州码子的实证考据

在2019年,我收获了一本民国拾捌年“嘉庆堂”的流水账本,里面有很多记数符文,在当今大陆地区已经不再日常使用;因此尚能释读此类符文的民众已经甚少。此类符文现已在学界被广泛称为“苏州码子”,并被苏州部分学界人士作为苏州文化遗产之一,在传承与推介。

一. 民国符文拍摄图证及官方地位

考阅光绪戊戌年(公元1898年)出版的《增删算法统宗》一书,在卷一中有“暗马式”的符文简介。由此可知,在大清光绪年间,此类记数符文被称为“暗码式”,已经纳入了数学算法教科书之中;但也仅此简介而已,正文中未曾出现,也无“百、千、万”量级的暗码记数法介绍。

再考阅大清官方字典——《康熙字典》,出现了部分类似符文,但释义与《增删算法统宗》一书完全不同。图证如下:

在《增删算法统宗》一书中,“〤”记为数字“四”;而在《康熙字典》中,则释义为古体字“五”。由此可见,此类记数的符文,仅在民间使用,至少在康熙年间未纳入官方范畴,并在清朝末期也未被官方字典收录。

二. 清朝“暗马式”的著录与释读

根据《增删算法统宗》一书记录,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暗马式对应记作“〡、〢、〣、〤、〥、〦、〧、〨 、〩、十”,并有异体。同时,对“十一至十九”有明确的记写范式(见算法统宗图录)。上述记述,姑且可以称之为“半官方规范体系”。原书首著者为大明万历年的珠算鼻祖——程大位,后有同朝吴继绶增补,此本增删修订者为大清康熙年间著名数学家——宣城梅氏瑴成。因未见此书明版,故未知明朝时是否有此类符文的名称与范式。

三.民国“暗马式”的范式实录与释读

到民国时期,“暗马式”在民间商业、金融等场景依旧被广泛使用。民国时期的“暗马式”,基本延续了清朝的范式。根据前述民国拾捌年流水账本实物,现将当时记数写法例证如下:

上排图,依次为:一、一、二、二、三、三、四、五、六、六

下排图,依次为:七、七、八、九、十、廿、四十、四十、六十、百、千

部分联写记数范式如下:

上图依次为:三元一毛、三元五毛、一元三毛五、一元八毛五、一百九十五斤、二百一十八斤

上图依次为:十四斤、二十一、二十三斤、二十七斤、四十一斤

上图依次为:八千二百、四千八百、四千六百八、四千八百五、六尺五、一丈四尺又五尺

后记

基于自己手头的实物资料,草撰了关于“暗马式”的小文,只为相关学者提供一点学习资料,别无他求。至于清朝称之为“暗马式”的记数符文,自何时始流传为“苏州码子”,本人尚无实物资料,不敢妄加猜测。而本文标题依旧使用了“苏州码子”的称谓,只为让读者见题即知行文主旨。不当之处,诚盼同好者交流商榷。

2021年4月18日于绍兴古香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