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申请季,问询量最高的申请当属英港新混合申请。
中美关系的飘忽不定,让很多并没有那么坚定申请国家的学生家长把目光投向了英联邦,本身准备申请美国的强有力竞争者,带着高分GRE/GMAT和丰富的活动入场英联邦申请。众多高分GPA保研者也由于保研竞争激烈,跃跃欲试考出语言成绩,准备英联邦申请事宜。
这一切的“内忧外患”,让2021英港新学校的录取Bar,一下子拔到了最高点,很多英港新申请者开始隐隐不安,如何在史上“最心累”的申请季拔得头筹?
接下来,让我们先了解英港新高校的喜好!
01
名校控
英联邦的国家似乎还保留着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派头,不喜欢阶级越位,崇尚出身。体现在申请上,则是学校对中国大陆211、985(或者双一流的)的大学更加钟情,对他们的GPA要求也会比双非的同学低一些;而双非背景的同学有时候就算是使尽全身解数,也很难申请到G5院校中的王牌专业。对待海本的同学,也是更加偏爱名校。很多英国高校也给海本同学打上标签,分个三六九等,比如帝国理工就对美国的院校也进行排名筛选,对于不同的院校也有不同的最低分数要求。
因此这里建议,在做英联邦申请的时候,双非本科的同学首先要确认是否在英国学校的招生名单中,其次要确保自己的GPA是符合学校的要求,在符合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再做申请。
02
成绩控
英港新高校对于录取有着严格的最低GPA要求,但同时也会择优录取。英港新研究生申对GPA要求严格,很难实现低GPA逆袭。在申请时,如果是和最低的GPA要求有一点差距,也可以尝试申请,如果其他条件不错的话,学校依旧会发送条件录取,卡GPA。但不是说达到最低GPA要求就一定会拿到录取,英联邦学校也会根据学生的学校出身,相关实习活动和GPA成绩择优录取。
03
文书比重UP
先前有过很多的谬论,例如英联邦的学校不会看重文书材料,全部是以学校出身和GPA来卡人,这种说法在现在已不再适用。在2020申请季,已经可以发现学校逐渐开始看重文书,且开始出现文书补充材料、面试笔试等加分项。并且也都发生过学生提交了文书后,学校依旧让学生补充更多的文书材料,不管是陈述申请动机、问询更多的学校的Qualification,还有学校直接发来Link,让学生提交Video Essay。英港新名校的商科类专业,对于申请者的要求更为严苛,除了提交文书材料外,还会有视频面试、笔试、一对一面试等额外的项目。都需要申请者全方位做好充分的准备。仔细想想,在申请者背景趋同的情况下,必然要靠文书和面试取胜。
华为部分专业要求在申请递交后补充更多材料
爱丁堡大学要求在申请递交后补充更多材料
04
跨专业不友好
英港新的学校对于跨专业的申请者并不友好,因此在申请中还是会建议申请同专业或者和学科大类专业为主,当然有少量的研究生项目是不限制申请者专业背景的。因此在申请之前,审查学校的申请要求是重中之重。例如,如果学校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数理背景,则表示学校会注重看你的数学、统计、计算机等数理课程的成绩,如果这些成绩不够突出,则会在申请中处于弱势;如果是申请本专业,则学校也会着重看你的核心专业课程,如果核心专业课程分数不佳,可能拿不到录取,或者被调剂。因此英港新申请者并不是只看最终的GPA就万事大吉,专业课成绩(Major GPA)或者相关课程成绩也会被学校仔细审核。
05
带G申请趋势
很多英港新的项目是不要求提供GRE/GMAT的,但最近几年,一些热门专业,例如商科专业,也开始逐渐要求申请者提供GRE/GMAT成绩。有一些是一定要要求提供GRE/GMAT成绩,一些是推荐提交,还有一些项目说的比较委婉,说是如果提交G则有一定的加分效果。因此如果GPA不占优势的同学,但英语能力不错且准备时间充足,不如去考一个GRE/GMAT,增加自己的录取概率。
06
先到先得入学
英港新学校通常是Rolling制度,这意味着,录取是采取先到先得的模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建议申请者提早准备文书材料和标准化成绩,在学校开放申请通道后,马上提交申请,抢占先机。但如果在开放申请时还没有相应的成绩,实习经历也才刚刚开始,本身的条件也没有特别优秀,建议申请人还是好好的打磨一下自己的材料再提交,不需要为了“尽早”而匆忙申请。要给学校呈现最好的自己才是正经事。
在这即将拉开序幕的2021申请季,Me留学凭借多年来精湛的文书和面试辅导硬实力,为英港新混合申请同学提供最IN的混合申请新思路。我们保持着百战百胜的英国QS TOP50(大部分录取G5)的申请实力以及众多香港TOP3、新加坡TOP2的成功案例。把握申请季最后的机会,在冲刺标准化考试的同时,优化你的文书和面试,为你的英港新名校冲刺做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