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日松镇的年轻干部张雄,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其中一员。熟悉张雄的同事,都叫他“后勤管家”,因为他公正无私,人人都信服。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也因此担任了物资分配管理员。也是这次疫情防控工作,让他明白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兵法中常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工作是保障前线工作人员取得胜利的关键,任重而道远。纳日松镇作为曾经三个乡镇合并的工业大镇,全镇21个村社区,辖区内158家企业,外来人口多,疫情防控工作责任也更加重大。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大小20个堵卡点、13个排查组、19个村、2个社区……这个时候,全镇的疫情防控工作后勤工作量无疑是最大的,张雄的肩上也仿佛挑起了千斤重担。
作为全镇唯一一名事务干事,日常的会务工作,会议通知、会场布置,视频会议的设备调试都需要他一个人来完成。作为大家最信赖的人,办公室的电脑、打印机故障排查与维修,宿舍的电路、水管维修……各种繁琐的事情,都会去找他来解决。
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防疫物资仓库的灯光会在每天夜里亮起,大家也总会看到有一个忙忙碌碌的身影,那是张雄在分配第二天用的物资,第二天早上七点钟,堵卡点、排查组、村社区就会准时排着队来领取物资。为了把有限的物资合理分配到每个一线工作人员手中,他每天都要把库存物资清点好,并登记在册。除此之外,他还要及时去了解每个堵卡点、排查组工作人员的情况,哪些卡口什么时候设立与撤销、哪些人员什么时候调整,他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物资入库前,张雄需要对每一件包装箱进行消毒,在分配物资时,戴着手套去完成各类物资的分装,他照着提前做好的分配明细表,给每个堵卡点、排查组、村社区把所需用品按袋装好。口罩、手套因为是散装,也增大了分配的工作量,必须一只一只数、一遍一遍的点,做到准确无误。在分配消毒液、酒精是难度最大的,也是存在一定危险的,因为数量有限,需要把大桶装的消毒液、酒精分发在许多的小容量瓶子里。他想到一种土方法,那就是用一根简单的水管,直接用嘴吸气,完成液体引流,难点是必须要把握好吸气的时间和力度,在短短的几秒钟,如果把握不好时间和力度,消毒液会吸到嘴里,会产生非常危险的后果。但他总觉得,用漏斗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物资这么短缺,领取一次物资需要来回3个小时的路程,一线工作人员的需求会供应不上,他说一线人员是最辛苦最不容易的,他要尽最大的能力为他们提供物资上的安全保障。自己能做的就是全心全意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辛苦一点儿,加一会儿班,也是值得的。一向对工作一丝不苟的他,在这次防疫物资的分配上,也更加地严谨、认真。
早晨七点,当人们褪去疲惫的外衣,来到办公楼库房门口,会第一眼看到那个守在库房门口的身影,正是张雄在等着各类出入库防疫物资。可能他不是起床最早的人,但他肯定是最准时那个,因为他知道不能误事,更不能耽误关乎生命的疫情防控大事。将各类防疫物资公平分配下发、作好记录、登记造册,看似简单,实则要付出很多的心酸劳累,但他的内心深处的担当和责任心告诉他自己,在这个关键时刻,再苦再累也必须要做到丝毫不差。
随着疫情的发展,各类企业与社会人士纷纷响应,各类援助物资源源不断的涌来,政府大院里又多了一处风景线,那就是张雄在忙着搬运防疫物资,时不时的脸上还露出难以隐藏的喜悦,在物资入库后,他会及时将每笔物资登记入库,按计划统筹合理分配。最后将分配物资领取表进行公示,反馈企业与个人,让企业和个人对物资的去向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也让社会更好监督政府。跟他同办公室的同事说:“张雄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正在奉献着自己全部的力量”。他却说,这不算什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又能为疫情防控一线做好后勤保障,是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的光荣!
疫情防控工作还在继续,后勤保障也在继续,将后勤的责任担在自己的肩上,构筑起前线人员最坚实的壁垒,张雄还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还在不辞辛苦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深夜加班的张雄泡面解决一顿晚饭
后记
我是一名工作不足半年的乡镇干部,也在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又何尝不是牺牲小我,成就大家,在张雄的身上,我看到了虽不是党员但如同党员一般的敢为人先,看到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一腔热血;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更看到了当下青年乡镇干部甘于幕后、无私奉献的宽阔格局。我相信,正因为有如此多无私奉献的党的好干部,因为有他们的众志成城,就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坚信,正因为有很多像张雄这样的干部在幕后努力奋战着,一定会很快看到春暖花开,会看到病毒消散,会看到阳光照耀中国每一寸土地!我深信,距离这场战“疫”的胜利已经不远。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来源:纳日松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