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之一,据统计,在普通人群中胆囊结石的发生率至少在8%左右,一部分胆囊结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处于安静状态,如果没有外来因素刺激下,如暴饮暴食、过量饮酒、高脂肪摄入、剧烈运动等,胆囊结石可以长期和我们相安无事;但是也有一部分胆囊结石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或消化不良症状,即使在严格控制饮食的情况下仍然会出现症状,那么,这种有症状的胆囊结石,特别是有过急性胆绞痛或胆囊炎的情况下,到底是否需要手术,以及最佳手术时间是什么时候?
胆囊结石属于常见病
由于对胆囊手术的误解导致病情加重的案例
不少胆囊结石病人在胆囊发炎的时候,由于疼痛症状剧烈,还有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在这个时候往往就恨不得当时就把胆囊摘除,但是经过抗炎、输液、止痛等治疗后疼痛症状缓解了,炎症也逐渐消退了,这个时候就又想着是不是可以继续保守治疗,而且既然能够通过打点滴、吃药就能好的胆囊结石,那是不是就没必要手术了呢?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呢?我们来看下面这样一个病例:
病例分析
45岁的王先生发现患胆囊结石已经5年了,最初没有什么症状,但近1年的时间里,已经连续犯过两次胆囊炎,每次发作间隔时间几个月,往往是在进食油腻或饮酒后出现剧烈的疼痛,不能吃饭也不能喝水,赶紧到医院就诊,经过连续输液、抗炎治疗两、三天后,疼痛症状就能明显缓解,也逐渐可以恢复饮食了,不久就又和正常人一样了。医生每次都规劝他要考虑尽早手术治疗,但王先生本人认为,既然胆囊结石这么多年也没什么事情,近期虽然犯病但也不过如此,到医院打打针、输输液就好了,加之平时工作比较忙的缘故,他就一直没认真考虑过手术的问题。
输液可能是大家更乐于接受的保守治疗手段
最近,王先生的胆囊结石问题又犯了,他自认为这次还会和以前一样,到医院打打针输输液就能好,就先来到附近的诊所,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他的腹痛症状在连续输了5天液之后并未见明显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还合并发热、腹胀、呼吸困难,家人一看不行,马上联系转院。检查结果令人震惊,王先生的胆囊不仅显著肿大,而且还合并胆管结石、急性胰腺炎和腹膜炎等,如果不及时手术就有生命危险,但由于此时他的腹腔内炎症非常严重,肝功能较差,已不适合做腹腔镜微创手术,只能接受开腹胆囊切除、胆管取石和胰周引流术,手术结束时在肚皮上还插了几根引流管,手术后又在医院住了1个多月,而且遗留下一个很大的伤口,到现在吃饭时还觉得不舒服,也不能马上恢复正常工作。
开腹手术
胆囊结石急性发作的时候能不能马上做手术?
通常来讲,在胆囊结石急性发作的时候,可以表现为单纯的胆绞痛或急性胆囊炎,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输液抗炎治疗,目的既是为了控制炎症、解除病人当时的痛苦,同时也观察病情的发展,但输液抗炎本身并不能消除结石的隐患。如果疼痛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那么可以选择在疼痛发作72小时之内接受急诊胆囊切除手术,这也是可以通过微创来解决,如果疼痛时间超过3天,胆囊周围会形成明显的炎症水肿,组织脆弱而且容易出血,这个时候就不适合微创手术,因为容易引起比较多的并发症,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医生往往建议等待炎症消退后再做择期手术,这个时间通常是2-3个月。
什么时候选择手术最合适
通常情况下,如果胆囊结石已经出现过疼痛、呕吐、恶心、胆囊炎等情况,最佳的选择就是手术治疗,以免由于病情发展,从一个本来可以通过微创手术解决的问题,演变成更为严重的问题,就像前面提到的王先生那样。当然,不是所有有症状的胆囊结石都会进展成为很严重的问题,但是毕竟风险较高,盲目地保守治疗容易贻误病情。另一方面,如果病人年纪确实很大、体质较差、同时伴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情况,手术风险相对较高,这时候就要权衡手术的利弊得失了。
老年人越来越多
得了胆囊结石一定要做手术吗?
如果是无症状胆囊结石,是指体检时发现的,从来没有发作过胆绞痛或胆囊炎,B超检查提示胆囊大小、形态正常,胆囊壁没有增厚,胆囊功能正常,这种情况就没必要手术,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定期检查。
还有一些虽然胆囊结石也没有症状,但如果检查时发现结石几乎快充满整个胆囊,胆囊壁增厚,胆囊明显增大或萎缩,这时候即使没有症状,也建议及时手术治疗。
胆囊内大量结石
或者是老年人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胆囊结石时间较长(超过10年),即使症状不严重也要考虑及时手术治疗,千万不要等到出现腹膜炎、胰腺炎等并发症时才考虑手术,以免由于其他疾病的进展导致身体状况无法耐受手术。
有症状的胆囊结石不及时手术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就像前面提到的王先生那样,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有可能合并出现胆管结石、胰腺炎,甚至长期会有胆囊癌变的风险,而择期的腹腔镜胆囊切除属于创伤非常小、恢复非常快的手术,通常手术后第二天就可以出院,而不要等到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考虑手术,不仅手术难度增加,住院时间时间延长,医患双方承担的风险均加大,自己受的痛苦也更大。
微创技术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