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一位男士是心理咨询师,一次跟太太吵架,非常痛苦,等到独自安静下来思考时,他想起小时候父母吵架的情形,这是一个关键事件,使用前文的方法深入认识。
首先他用了“具体化技术”回忆了当时的细节,然后从情绪感受、身体感受和想法三个方面入手观察自己,过程是这样的:
情绪感受。他感到恐惧、无助、愤怒和悲伤,这些情绪情感流动的时候,他会非常难受,过去经历的时候就想逃走,而这一次他鼓起勇气,沉浸到这些情绪情感中,让它们流动,并一直保持觉知。
身体感受。他感到身体上很多部位是有反应的,比如悲伤的时候,心脏部位会疼,恐惧的时候,后脑勺部位会有反应,而身体是僵住的,平时当身体感受,不是太强烈的时候,我们最容易忽略的就是他们了,而这一次他让自己一直觉知它们。
头脑想法。他很快想起当小时候父母吵架时,他有两个关键的想法形成:一个是他发誓不要找喜欢吵架的女人;另一个是他妈妈对他说,你长大了不要找漂亮女人谈恋爱,她们事儿多。
中正客观。观察这一切时,他不做评判,不分对错好坏高低。
发现这两个关键想法后,他就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选现在的妻子:一她不算漂亮,二她通情达理。
但再通情达理的女人也有吵架的时候,而他的信念就是“发誓不找爱吵架的女人”太绝对了。
这会导致,他对妻子有一个绝对化的期待,所以真正让他受不了的不是吵架本身,而是他自恋地执着于这个绝对化自我期待。
觉知道这一点后,他开始学习,接受妻子也有情绪化的一面,和妻子一起学习如何更好地沟通,因此他们的关系慢慢变得更生动和深刻,这是补的昨天的案例。
命运——复盘
接下来进入正文的内容就是,复盘这段时间的写作。从开始心理学到现在,总共有四个主题,这里梳理一下逻辑。
第一,自我实现的预言。小心你常说的话,因为你一旦说了一句话,出于人最本质的自恋需求,你会爱上这句话,还会将事情朝着这句话所表达的方向去推动,最后让这句话成为现实。
讲自我实现的预言,是为了破掉一个命运的习惯性认知:我们容易把命运,看成是某种外在力量左右的东西。
但实际上,命运,常常是我们自恋,也就是内在力量演化的结果。
很多人的命运看似不幸,关键也是自恋作祟。因为自恋的推动,不仅要把自己说的话变成现实,也会选择比自己差的人,以此来衬托自己的好,或把周围的人,比如伴侣、孩子、伙伴,弄成差劲儿的人。
自恋听着复杂,但可以说成这两句话:“我是对的”、“我比你强”。这种自我实现的预言,也可以称为“自我期待”。
第二,权威期待的力量。逻辑又递进了一层,本来你以为命运是由外在力量决定的,那么现在,你可以看到命运是你自我期待的结果。
但这个“自我期待”,真的是你的“自我”凭空生出来的吗?其实不是,这常常是你内化了“权威期待”以后的结果,而最重要的权威,是你的父母等养育者。
父母的内心深处,对你发出的是消极期待,还是积极期待,这会是两股非常不一样的力量。
可是当回顾父母对我们说最多的话时,就会发现大多数人记忆最深的,都是父母的贬低和攻击。这是巨大的影响。
可尽管如此,我们多数人还能积极努力地活着,这也是自恋的力量,我们希望活出自己,希望自己是好的,强大的。
既然积极期待和消极期待,有这么大的区别,那是不是使劲儿学习,养成积极期待就好了呢?
第三,打赢你的内在比赛。内在比赛是加尔韦提出的概念,他发现:当人能够活在当下,忘掉头脑层面的自我,而用身体与潜意识的自我,去放松且专注地做一件事时,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潜能,而且容易有高峰体验,在这种过程中,时空感都会发生变化。
所以最好是,我们对自己,既没有积极期待,也没有消极期待,既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头脑只是用来分析认识事物,而不去评判好坏对错。
头脑的认识,是为了帮助身体和潜意识的自我,更能放松和专注,当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你的能力发挥是最惊人的。
不仅是体育场上的概念,也是人生哲学,如果能常常有高峰体验,知道活在当下,不被头脑自我的评判,所导致的好坏对错概念给限制住,那不管你做什么,人生境界都会不同。
这样一来逻辑清楚了,并且这个逻辑是不断破掉前面一层概念的结果。
外在命运的概念破掉,看到了内在力量决定命运;自我期待的概念破掉,看到了权威期待的力量;积极期待与消极期待的概念破掉,看到了放空头脑,身心合一的巨大价值……
同时还会看到自我期待、权威期待、积极期待、消极期待等等概念,其实也都存在价值,都非常有说服力,能说明人性的一些运作规律,所以你又不能简单地去否定它们。
看似在说命运,其实说的是自恋,并且这样一层层递进,好像在说自恋是不好的,但最后一篇《竞争,是最好的合作》,又好像突然为自恋“正了名”。
这就是人性矛盾的地方,最容易导致问题的部分,也是价值最大的部分。所以虽然身心合一是极高的境界,但它不是随时都能出现的。自恋尽管生出了各种问题,但它却是推动我们变得卓越的根本动力。
所以人类并不是非得需要,用高峰体验去获得成就,而是就凭着“我是对的”、“我比你强”,这种自恋与竞争,可以变得出类拔萃,甚至在某一个领域称王称霸。
这环环相扣的复杂逻辑,好像没有办法依靠某一个简单原则去冲刺人生。因为人性如此复杂,我们的确找不到一个简单的原则,只凭借它,就能活得无往而不利。
如果有,大概率是:尊重你的感觉。可一进入感觉,就会知道再没有比它更复杂,更难以琢磨的东西了。
第四,读懂你的人生脚本。自我期待、权威期待、自恋性竞争、身心合一的体验……这些复杂的人性力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你的人生脚本。
也正是因为自恋,我们很容易认为自己是一往无前的,但其实你是按照一个人生脚本,不断地轮回,不断地强迫性重复的。
认识到这个轮回,也就有了打破它的可能,让你僵化了生命逻辑,乃至身体,重新归于自由的流动。
认识与觉知
认识自己是多么重要,否则你虽然认为自己是在一往无前,但其实都是在原地打转,如果看不到这一点,是不是有点儿太悲哀了?
古希腊人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德菲尔神庙前有一句著名的话: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也曾经说:未经检审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武老师的理解是:如果没有觉知,你的人生,就是按照一个脚本,在不断轮回,这有何意义?
思考:
经过梳理,明显发现条理和脉络更清晰了,可我发现人生怎么做都是对的,可当怎么做都是对的,那怎么做又都是不对的,会让人无所适从。
但庆幸我学了心理学,也许接下来的课程会告诉我,怎么适从?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感觉,在一颗一颗地穿起珍珠。把知识点都串起来,变成了一个体系或系统。
一个强大的单点,就像一把刀,会有很强的杀伤力;但是真正让人无处可逃的是,无数把刀形成的网络,更可怕的是这个网络生长在每个人身上。
谢谢你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这篇文章内容,你有其他看法吗?欢迎和我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