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呼和浩特冬泳

2019-11-06   正午故事

他们在呼和浩特冬泳

图、文 | 李伟


我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召后街,直到上大学才离开。呼和浩特是蒙古语,语意为“青色的城市”,所以呼和浩特简称青城。后来位于城市中心的人民公园就改名为青城公园。

青城公园离我家不远,我小时候经常在那里玩,和小朋友们捉迷藏,在湖里捞小鱼。捞到的小鱼就在家里瓶子里养着,养着的小鱼往往最后还是死掉了。

据说最早,公园里湖的东面有个水管,为防止湖水蒸发,始终在流水,冬季也不易结冰,有爱游泳的人就聚在那里开始了冬泳运动,后来成立了呼和浩特市冬泳协会,爱好者越来越多。游泳条件逐渐好了,公园假山旁建了换衣服的房子,又建了游泳池。

我认识一位爱好摄影的朋友张建刚,他现在六十岁,坚持冬泳有10年了。2019年2月,他把我领进呼和浩特市冬泳者之家。听张建刚讲,呼和浩特冬泳协会成立有些年了,现在坚持冬季经常来的爱好者大约有二三百人。

游泳池边的跳台。冬泳的定义,是水温14度以下都算冬泳。


公园里被雪覆盖,游泳池更漂亮了。


冬泳者之家,春联写着瑶池沐浴养生堂,清泉畅泳心身爽,横批其乐无穷。


赶上阳光好的天气,冬泳完了,正好晒晒太阳。


男更衣室的炉子很暖和。


男更衣室挂着的衣服。


冬泳爱好者张建刚。


冬泳者们的聊天儿:

“冬泳协会有好多神人。”

“张凤岐老人,曾经是学校的老师,已经七十多岁了,和老伴儿一起坚持冬泳。”

“有位蒙古族的苏和,爱画画也爱写书法,也坚持来冬泳,换衣服屋子里那幅画就是苏和的作品。”

“有个叫张磊的,四十多岁,普通人冬泳就一百米,他能游一千米,是普通人的十倍!”

男更衣室里暖和,有的人也爱裸体做健身运动。



一位冬泳爱好者的泳镜。


冬泳者们的聊天儿:

“医院里不有’化疗’么,我们是’话疗’。我们聊天可高兴了。”

“呼市早晨吃烧麦喝茶聊天多是老人,我们这里冬泳,年轻一些的人多。”

“还有个烤火的炉子,聊天喝茶烤馒头吃,比茶馆还好玩呢。”

男更衣室也是人们拉家常的地方。


一个人表演绝活儿。


一个练武术用的木人桩。


女冬泳爱好者留个影。


冬泳者们的聊天儿:

“冬泳主要怎么好呢?身体受冷水刺激,血管一张一缩,增强心血管功能。冬泳出来一冲澡,感觉特别爽。反正好多医院大夫都冬泳。”

“但中医却是另外一种说法,中医讲究顺其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规律。中医认为冬天冷,人体阳气应该收隐,不应该去冬泳。冬泳寒气易进入体内。”

——“有人不运动也长寿着呢。”

张凤岐七十多岁了,和老伴儿一起坚持冬泳。


冬泳完了冲个澡,感觉特别爽。


游泳池旁也有健身器材。


冬泳者之家就建在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的假山旁边。


—— 完 ——


李伟,内蒙古人,摄影师,纪录片《克什克腾苍穹下》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