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和第35个教师节之际
一则好消息
传到了
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
市经贸旅游学校被人社部、教育部联合表扬为2019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仅有28所)。
据了解,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评选是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评选表扬的通知》(人社部函〔2019〕102号)要求,经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教育厅(教委、教育局)、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院校局逐级推荐和评选,由全国教育系统评选表扬工作领导小组审核进行表扬。旨在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荣誉感、责任感,促进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一所中职学校
为什么能获得如此高的荣誉呢?
晚报君走进市经贸旅游学校
寻找答案
“零距离”上岗
拥有良好教学条件
晚报君早就听说
在市经贸旅游学校
“进校如进厂,上课如上岗”
果然名不虚传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市经贸旅游学校先后新修了学生公寓、形体室、综合实训大楼、综合教学大楼、烹饪实训室、第二食堂、塑胶运动场、室内篮球场、多功能报告厅;添置了教学设施设备;开通了校园宽带网,完善了校园网功能;大量购置图书,增加了图书馆藏数量;新建和改造了各专业实训室,实训条件达到了同类学校的先进水平,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环境,缩小了学习环境与就业岗位之间的差别,为实现“零距离上岗”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
2004年创建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07年创建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18年创建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步入了全国1000所能够真正代表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中职名校行列
2019年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经贸旅游学校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为学生筑梦,为国家育才
截至目前,学校拥有位于弯腰树的江南校区和位于瓜子坪的江北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总计106823平方米,建筑面积总计74920平方米。
全校有在校学生4100人(含301名“9+3”学生),是目前攀西地区办学规模最大的中等职业学校。
“高素质”教师
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学校一贯重视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长期致力于提高全体干部和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努力构筑学校事业发展的人才高地。
2018年度,市经贸旅游学校教师参加全国“创新杯”教师信息化说课比赛,4人获得一等奖、8人获得二等奖、3人获得三等奖;
2018年度,在四川省职业教育优秀研究成果评比中,市经贸旅游学校教师2人获得二等奖;在攀枝花市教育和体育局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市经贸旅游学校教师2人获得一等奖。
市经贸旅游学校青年教师何斌创建了食用菌栽培室,在食用菌栽培方面取得可喜成绩,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第7套节目记者的现场采访。
统计显示,市经贸旅游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305人,教师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120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9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34人。
教师中有攀枝花市突出贡献专家1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享受津贴的市、县各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48人。
学校积极为各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创造进修交流机会,近几年来,共选送了2人到德国进修,1人到瑞士参加培训,安排他们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种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学校还实施人才阶梯化战略,鼓励教师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提高学历层次,目前该校教师中已有34人取得硕士学位。
学校烹饪教研组是四川省“工人先锋号”集体,艺术师范部是四川省“三八红旗手”集体,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目前正在创建四川省示范专业。
通过多年探索总结
学校形成了
面向第三产业
联动第二产业
以就业为导向
学历短训结合
学生一专多能
办学特色
在专业建设上坚持立足川滇,面向全国,以三产专业为主,兼顾一二产专业,围绕攀枝花市“6+2”产业结构,加强市场调研,使专业培养目标紧贴市场需求,为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实用型技术人才。
通过对岗位工作任务和相应职业能力进行认真分析,将课程设置与岗位任务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相对接。
加强和规范各类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强化专业技能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场景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先进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探索出了基于校企合作办学理念,以“学校培养目标与行业能力目标对接(内容合作),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同台授课(教法合作),学生分角色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学法合作)”为特点的“合作教学法”;以专业部为单位定期举办各种技能检测、技能鉴定和技能比赛,坚持开展“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灵活办学模式,切实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通过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校实现了改革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学校管理和评价体系,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目标,办学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
“订单式”培养
拓展渠道促进就业
春华秋实又一年
经贸新生展新颜
今年8月17日,市经贸旅游学校1568名新生开始军训。三年后,有的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有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每一个学生的梦想在这里开花结果。
市经贸旅游学校校长田锐告诉记者,就读经贸校,就是要:“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
“旅游服务类”“财经商贸类”“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教育类”和“农林类”,共计15个专业,“订单式”培养,每一朵花儿在这里美丽绽放。
近年来,校企合作走向纵深,总结如下:
构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学校在多年的校企合作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起了“以互惠双赢为驱动、以制度规范作保障、以优势互补促共享、以文化融合畅沟通”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为校企合作不断推向纵深发展提供了科学保障。
推进订单培养
2018年度,学校与联想集团、昆明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成都徐记家婆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都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订单培养学生达419人。
促进“工学结合”
2018年度,学校的计算机应用、通信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汽车制造与检修,学前教育等专业,根据相关企业的用人需要,适时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岗位实践,总计达26600人天。
密切校企交往
2018年度,企业选派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到学校亲自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共计854人天。同时,学校也安排了管理干部和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累计达562人天。
校企共建实训室
2018年度,台资企业重庆新普科技有限公司首期投入108万元与该校共建了人工智能实训室,预计今后该实训室的投入规模将进一步加大;成都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投入资金80万元与该校合作共建了航空服务实训室;通过共建,进一步改善了学生实训条件。
“精准化”资助
贫困学生应享尽享
减学费
免书本费、住宿费
补助生活费
……
在市经贸旅游学校
贫困学生应享尽享
绝不会因为贫困而失学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各种优惠政策的出台,市经贸旅游学校每年学生享受免学费、国家助学金、免住宿费和书费、建档立卡学生补助、凉山州州外就读补助等各项资助总金额达到1500万元左右。
为使学生资助资金精准规范发放到学生手中,学校成立了资助中心,认真研读国家资助政策,广泛深入开展宣传,使该校学生应享尽享,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
在2019年5月全市资助工作调研中,学校由于资助工作档案规范、管理到位、发放精准、教育资助宣传和资助育人工作形式多样、亮点突出、效果显著,得到攀枝花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调研组的充分肯定。
“人性化”管理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读中职,到经贸
可就业、能高考
……
2019年
一则市经贸旅游学校的宣传语
传遍攀枝花的大街小巷
学校树立了干部管理育人,教师教书育人、职工服务育人,校园环境育人,各种活动育人的学校德育理念;创立了以“体验爱心、树立信心、培养责任心”为核心的“三心”德育模式;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以“规范形象、规范语言、规范行为”为内容的“三个规范”主题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先进的德育理念,科学的德育模式,丰富的德育活动,形成了该校学育工作特色,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富有特色的德育工作,形成了浓厚的育人氛围,学生精神面貌好,校风正,学风浓,育人质量不断提高。
高考取得可喜成绩
今年该校共有757人分别参加了普通高考(艺术类)、职教对口高考和职教单招高考等升学考试,取得优异成绩。
技能竞赛成绩显著
在2018年的四川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学校3人获得团体一等奖,3人获得团体二等奖,7人获得团体三等奖,1人获得个人二等奖,2人获得个人三等奖。
在2018年攀枝花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学校学生52人次获一等奖,45人次获二等奖,58人次获三等奖。
在首届“攀枝花工匠杯”百岗万人职业技术大赛中,学校师生在全市各行各业评选出的8位“攀枝花工匠”中独占2位,学校被授予“攀枝花高技能人才摇篮”称号。
艺术教育硕果累累
2018年该校学生参加第十四届全国文明风采大赛,4个舞蹈节目获得省级一等奖。
在攀枝花市第十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学校舞蹈节目荣获第一名,合唱节目荣获第二名,自编的《和美民风大课间操》获美术艺术展及优秀案例第三名。
在四川省第十四届中小学生优秀人才艺术大赛上,学校6人荣获一等奖,10人荣获二等奖,11人荣获三等奖。经贸旅游学校学生代表攀枝花参加四川省第十五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展演项目比赛,表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板凳龙》获得一等奖。
十年树木,励精图治
百年树人,任重道远
新时代、新经贸
新担当、新作为
站在新的起点,开启新的征程
记者 彭春梅
编辑:李可
审核:梁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