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是基层防疫的重要战场,由于环境卫生和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加上春节期间大量外出人员返乡,农村防疫的管理难度和防控压力都很大。面对这一情况,峰峰矿区农业农村局不断创新防疫管控措施,推出许多“硬核”做法。让我们一起到农村看一看,那里的消毒防疫、卫生整治、垃圾回收等工作都是怎么做的吧~
从腊月二十八开始,峰峰矿区出动700余名农村保洁员,对全区11个乡镇、140多个村庄开始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他们不仅加密村庄清扫保洁频次,还背着喷雾器、手持喷雾枪对垃圾桶、村里的大街小巷、公厕游园等环境卫生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消毒。截止目前,各镇村累计清运垃圾约11000余吨,累计消毒杀菌面积521.7634万平方米, 做到垃圾日产日清,确保村庄环境干净、整洁。
据悉,为筑牢农村这个疫情防控的重要战场,除了这道卫生“防疫墙”,区农业农村局还打出一系列“硬核”举措,助力打赢全区疫情防控阻击战。
下面
就和小编一起来围观
区农业农村局都有哪些
“硬核”举措吧
No.1
持续抓好农村消毒防疫
结合开展畜禽防疫“大清洗、大消毒”活动,在加强乡村日常保洁的同时,加大对乡村大街小巷、集贸市场、文化广场、农村厕所、垃圾收集中转站、垃圾储运设施设备、畜禽养殖场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消毒力度,并鼓励农户加强自身防疫,做好自身自家消毒,消除病毒滋生的“土壤”,为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截止目前,共排查养殖户8115次,使用各类消毒药品220余吨,使用生石灰300余吨,消毒实现全覆盖。
No.2
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
“拓”字上下功夫,在公共空间清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进一步拓展村庄清洁内容,倡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打扫房前房后、屋内屋外,不乱丢生活垃圾、不乱倒生活污水、不随地吐痰、不乱堆柴草和农具,在疫情防控期间不乱丢用过的口罩,做好环境卫生“门前三包”;鼓励农民群众清理户内外杂物、瓶瓶罐罐等,铲除病媒生物的滋生环境,从源头上预防疾病的传播。同时,加强畜禽养殖管理,引导农民群众及时清扫畜禽粪污,减少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风险。
No.3
持续改善农村如厕环境
坚持“整”“治”并举、“建”“管”并重的原则,抓好农户卫生厕所改造,推进农村公共厕所管护。一方面将厕所清扫消毒纳入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内容,要求各家各户厕所日扫日清,定期消毒;另一方面保持农村公厕干净整洁,落实好农村公厕保洁制度,确保厕所有人管理、有人清扫、污水不乱排,确保每天至少一次的保洁和消毒,减少疫病传播隐患。
No.4
持续加强垃圾收集转运
全面落实农村保洁制度,确保垃圾有人清、厕所有人管、污水不乱倒。在垃圾清理方面: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清理转运力度,生活垃圾定点堆放,做到及时清扫、收运村庄主干道等公共区域垃圾,确保疫情防控期间不漏扫、不断档,特别是针对废旧口罩,设置专用收集桶或垃圾袋进行收集,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在垃圾监管方面:采取“定时巡检”与“不定时抽查”相结合的方法,不定时抽查以“四不两直”为主,即不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发现问题以图片的形式反馈,每天出爱国卫生整治月的通报,督促相关责任部门整改。
No.5
持续加强防疫宣传引导
依托发放单页、悬挂横幅、广播“村村响”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农村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劝导农民群众“勤打扫、勤洗手、勤通风、少外出、少聚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家庭卫生保洁,引导农户积极配合、科学参与疫情防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截止目前,全区累计发放宣传资料近万份,悬挂横幅200余幅。
疫情防控没有捷径
峰峰矿区就是用这样一项项
简单、直接的“硬核”举措
在广阔的农村大地
织密一张疫情防控的大网
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胜利!
编辑:李沙沙
供稿:区农业农村局
来源:微观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