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神变、尽精微,画中流露着画家的审美主张

2020-03-23   红鲤鱼文化


雷苗是一位有着学术追求的画家,她的工笔画求神变、尽精微,画中带着文人情趣,流露着画家的审美主张,其作品中的艺术美感让读者怡情、观者却步。尤其是她创作的瓶里插花系列作品,已经成其标志性的艺术风格。



笔墨风格灵秀雅致、超凡脱俗,散发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给人以别开生面之美。画家对瓶中花草写载其状,笔墨十分精妙,而玻璃瓶的造型则充满质感,给人以玲珑剔透的感觉。




雷苗:1970年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9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雷苗的画是独特且个性鲜明的。在题材的选择上,她不曾悖逆于个人的性情:在她看来,过多地关注历史、社会、道德、伦理,甚至借助宏大叙事题材去表现内心情感,都不及都市生活中的日常琐碎来得真实感人——花花草草、玻璃器皿、水晶灯具、家具物什,都在她的笔下散发出别样的情致。正是这些日常经验的表达,使她逐步形成了个人化的图式语言,显著区别于其他工笔花鸟画家。



在她的图像世界里,花儿是永远的主角。它的意象延伸,已截然不同于传统文人画中的“梅兰竹菊”。雷苗去除掉传统文人赋予花儿的情操象征及纷纭的社会学内涵,花儿的物质形态本身便不再被遮蔽,它的块面、体积、颜色,以及组合在一起的构成与变化,是为其主体存在的意义。



传统折枝花创作,以能否细致描摹出物象作为评判标准,技巧程式化,导致画面一度重复单调,枯燥乏味。雷苗主观上规避这一弊端,画面流淌出清新的气息,笔底的花也显得愈加鲜活,而这,都得益于她的常年写生。



每一年春暖花开的日子,她都会带着速写本和相机去写生。花开花落年年有,年年岁岁花不同,敏感的艺术家感受着每一次花开的不同形态、神情与风姿,用独特的语言表现这种肌理与质感,捕捉着自然与内心交感的细微颤动。



枝叶劲挺,花瓣繁复,一片圣净——这物象超越凡俗,合着起伏婉转的线条传递生命的韵动,呈出本真的美好,远非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常态。



从最初以“花”为主体物象,到如今“玻璃瓶”、“华灯”等多种物象的植入,雷苗的画面变得越来越丰富了。随着她在新工笔领域探索的不断深入,处理画面的手法亦愈加精妙。



在《华灯》系列中,大面积的单纯背景之上,放置着虚化了的沙发及梳妆台,主体物花与灯的描绘却极尽精微之能事,强化了虚实、简繁的对比关系。



被置于画面中心的瓶与花,疏密有序;冷色调的背景与暖色调的花卉,相互映衬。行将跌落的花枝使宁静舒缓的画面紧张起来,多了份不安,犹似一记意外的声响,自然而然地触动观者游移的内心。



在雷苗兼有写实与小写意的花鸟作品中,她有意将整幅画面的背景做了细致的处理,以求达到前面所说的灰蒙蒙的视觉效果。首先,她在宣纸上反复刷有自制的底色,使之与心中设想的背景相似,朦胧而神秘;



其次在创作的过程中,她多次对背景色进行恰当的打磨处理,使整个背景在朦胧之下不仅富有层次感,而且轻松透气。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画家将通透的玻璃花瓶与娇艳的花朵置于其中,在打磨渲染中使整个画面在对比中呈现一种和谐美好的状态。



雷苗说:长久以来,我的创作题材都是些身边常见的花花草草、玻璃器皿、水晶灯具、居家物件,等等。并且还不厌其烦地画来画去。题材的选择可以说是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



因此,有不少朋友总替我担心,“下面你该画什么了呢?”是啊,想来自己也不是能画宏大叙事类型的画家。画里的这些花呀草呀、器皿什么的也承担不了多少社会责任感,更不要说对历史,对现实社会,对道德伦理能有什么感慨,发表什么意见了。



我只是认真地观察身边这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体察它们各自不同的形状、体积、颜色,以及组合在一起后的构成、变化,等等。揣摩各种材质、物件的肌理质感,如细滑、粗糙、轻脆、通透、厚薄……



这些视觉信息,让它们成为作用于感受力的因素。然后,老老实实地用传统的工笔画制作方法将它们的美呈现出来。我倒是希望能成为一个挖井的人,能在一个点上不断地挖掘,深入刻画,从而使作品的品质达到更高的高度。"


求神变、尽精微,画中流露着画家的审美主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