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不少夫妇在生完孩子以后,总把孩子戏称为"碎钞机",这是因为把一个孩子抚养长大,需要耗费的钱财是相当庞大的。今天我们就来算一笔账,看看把一个孩子抚养到18岁究竟需要耗费多少钱财。
朋友小韵与丈夫育有一个女儿,今年6岁,即将达到上小学的年纪。在提及育儿花费时,小韵不禁感慨:"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没想到女儿才6岁,我们就已经在她的身上花费了这么多钱。"
根据小韵所说,从怀上这个孩子以后,家里就开始出现"花钱如流水"的状况。"孕检、顺产、产后补品,生个孩子不仅摧残身体,而且特别费钱。"
然而,孩子出生仅仅只是花钱的开端,此后的支出更令人望而却步。小韵说,女儿自出生以后,奶粉尿布便成了日常消耗品,每个月花费在这上面的钱已经快赶上夫妻二人此前每月的生活费了。
不仅如此,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小韵夫妇还花费了不少钱购置许多早教用品,诸如书籍、益智玩具、早教课程等等。在孩子3岁之后,小韵夫妇又将孩子送到幼儿园读书。光是这笔教育上的支出,就大概耗费了2、3万。
经过一番粗略估算,小韵表示,自女儿出生起到如今6岁,他们夫妻俩已经花去了7、8万元。一想到距离孩子成年还"遥遥无期",小韵不禁叹了口气。
相信不少父母跟小韵有过类似经历,毕竟生育孩子不只是将其带到世间,父母还应该对其进行培养,而这个培养的过程肯定少不了金钱的支出。那么,把一个孩子养育到18岁成年,究竟需要多少支出呢?我们不妨来算一算。
养育孩子成人需要的花费
·生育阶段
孕妇在怀孕期间,需要到医院进行各式各样的身体检查,进行生育手术也同样需要金钱支出,生完孩子之后,女性坐月子需要补品恢复身体,这又是一笔金钱支出。大致罗列下来,这个阶段需要的花费如下。
检查费用:3000左右
备孕产品:2000左右
生育手术:5000左右
产后补品:2000左右
合计:12000元
·低龄阶段
孩子出生只是父母漫漫花钱路的开端,随之而来的是尿布、奶粉、早教等方面的支出,这也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奶粉:每月1000元左右,两岁断奶则约为24000元
纸尿布:每月500元左右,三年约18000元
早教:5000元左右
衣服玩具:每月300元左右,三年约7200元
合计:54200元
·幼儿园阶段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3、4岁的年纪父母便会将他们送到幼儿园就读。在这期间,孩子的花费会有较为显著的提升。
学费:公立幼儿园每月约500元左右,除去三个月的寒暑假,三年约需13500元。
伙食费:每月约500元,三年约需13500元。
其他用品(衣物、玩具、文具、生活用品等):以每年10000元,三年约需30000元。
合计:57000元。
·小学初中阶段
现如今,小学初中均属于义务教育,因此孩子在公立学校上学能够免除学费。但随着父母对于子女学习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补习班、兴趣班也几乎成了一种必需品。
补习班:以每年8000记,九年约72000元。
兴趣班:以每年8000元,九年约72000元。
伙食费:以每月800元,九年约64800元。
其他用品:以每年12000记,九年约108000元。
合计:316800元。
·高中阶段
高考对于孩子的人生走向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因此到了这个阶段,父母可谓是把钱都"砸"在孩子的学习上。
学费:公立学校每年约2000元,三年即6000元。
伙食费:以每月1000元,三年约27000元。
补习费:以每年10000元,三年约30000元。
其他用品:以每年15000元,三年约45000元。
合计:102000元。
也就是说,孩子自出生到18岁,需要花费的金额大概为:12000+54200+57000+316800+102000=542000元。可见,要把一个孩子养育到成人,光是经济支出就并非易事。
为了节省费用,有些父母也会尝试各式各样的方法压缩这笔支出。但这并不是一个好办法,毕竟有些支出是必要的。父母如果真的想节省花费,那么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注重教育。
注重教育能省下的三笔花费
·补习支出
如果父母能够通过教育让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孩子自然会在学习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凭借自己的努力就能取得优异成绩,也就无需父母再另外花钱进行补习。
·学杂费支出
现如今不少学校为了鼓励孩子认真学习,都会设立一定金额的奖学金或是其他奖励政策,如免除学费等。因此,只要父母的教育得当,那么孩子就可以凭借优异成绩换取奖励,进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零花钱支出
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让孩子专注于学习,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实现心理成熟以及人格独立。当孩子能够体恤父母赚钱不易时,他们就会自觉减少要零花钱的数额与频率,甚至是自己寻求兼职换取生活费。
我是鲸鱼奶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