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引擎的轰鸣声中,“巨舰大炮”的时代过去了

2019-11-27     国家人文历史

文|郭晔旻

这或许是日本人在珊瑚海海战中犯下的最大错误。美国的两艘航空母舰之中,非但“约克城”号经过损管队的奋战仍具有作战能力。就连中弹极多的“列克星敦”号,情况也比日本人想象的要好得多。毕竟,这艘4万吨级的航空母舰是由战列舰改建而成,其甲板和防御钢板的坚韧程度几乎与战列舰不相上下。日机离开后,“列克星敦”号的大火被扑灭,漏洞被堵住。飞行甲板大体完好,炸弹损坏的左舷前部被一架飞机遮住,好像没有一点损伤。16台主锅炉全部恢复正常工作,航速保持在25节。它像“约克城号”那样,还能照常起飞飞机。

天有不测风云。到了12点47分,“列克星敦”号内部突然发生了巨大的爆炸,从船头到船尾都感觉到震动。原来,航母的燃料箱在袭击中受损,燃料蒸汽泄漏后被一台忘记关闭的发电机点燃。爆炸一次比一次强烈。燃料点起的火焰蹿到了船的上层。爆炸导致总水管破裂。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扑灭火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船身前方发动机房的温度迅速升至160 摄氏度。下午2点45分,另一次大爆炸炸毁了“列克星敦”号发动机舱的通风系统。4点30分,谢尔曼舰长被迫下令丢弃发动机舱,“列克星敦”号完全丧失了前进的动力。5点7分,整艘舰都被放弃了(最后被美军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击沉)。

“列克星敦”号航母上的官兵正在弃舰,右侧的烟雾中,有一艘驱逐舰正在救护转移“列克星敦”号上的伤员

撤离工作在悲痛、隆重的气氛中有条不紊地进行,自始至终,没有任何生灵遭损,连谢尔曼的狗也平安离舰了。虽然弗莱彻和谢尔曼对“列克星敦”感情很深,但是他俩谁都无意随舰葬身大海——这与日本海军司空见惯的舰长殉舰现象形成了鲜明对照。比起军舰,美国海军更需要受过训练的指挥官,不需要他们去做代价高昂却又毫无意义的牺牲。

8日晚,山本五十六得到日本舰队撤退的消息以后,怒不可遏,严令“继续追击,歼灭残敌!”惶恐不安的高木立即率领“瑞鹤”号航空母舰再度南下。但是,战机已经永远逝去了。8日下午,第17特混舰队很快就收到了一个干脆利索的命令:“航空母舰编队立即撤出珊瑚海!”精疲力竭的日本人在珊瑚海一连搜索了2天,于5月10日夜垂头丧气地返回了基地。

珊瑚海海战就此落下帷幕。谁才是赢家呢?表面上看,日本以一艘轻型航母的代价击沉了美军的一艘大型航母。日本的广播自然向国民们大肆渲染了这场胜利。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亲自向东条首相发出贺电:“遭到这次新的失败后,美国战舰将不敢再与日本舰队对阵,因为任何美国战舰与日本海军交战就等于送死。”

正在打捞救助弃船逃生的“列克星敦”号官兵

但日本人为珊瑚海的“胜利”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呢?当攻击美军舰队的日军战机返航时,“翔鹤”号已经退出战场。“瑞鹤”号收回了两艘航空母舰上的飞机。两艘航空母舰的舰载机竟没有摆满“瑞鹤”号的甲板——“瑞鹤号”空勤人员损失约40%,“翔鹤号”损失约30%,包括空袭珍珠港时的俯冲轰炸机队队长——高桥赫一海军少佐。但日本海军航空兵中的那些“老鸟”对此并不在意。在他们看来,“如果小老婆的儿子(指“翔鹤”和“瑞鹤”号的飞行员)能够赢,那大老婆的儿子(指“赤城”“加贺”“飞龙”“苍龙”号的飞行员)就天下无敌了”。患上了“胜利病”的日本海军还没有意识到,珊瑚海海战这样的胜利,消耗了日本海军的力量之本——富有战斗经验的飞行员队伍。刚培养出来的新飞行员无论多么求战心切、多么英勇顽强,都不能完全代替像高桥这样技术娴熟的沙场老将。在优势心态支配下,日本海军并不急于修理“翔鹤”和“瑞鹤”号。虽然中途岛战役尚在计划阶段就失去了原定参战航空母舰的1/3,但既然美方也被打沉了两艘航空母舰。看起来这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

至于盟国方面,也不认为自己是失败者。英国首相、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温斯顿·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写道:“这次遭遇战(指珊瑚海海战)所产生的影响与其战术上的重要性不成比例。就战略而言,这是美国与日本交战以来第一次可喜的胜利。像这样的海战,从前是没有见过的,这是水面舰只没有互相开炮的第一次海战⋯⋯以重大代价换来的战术教训,不久在中途岛战役中应用,得到杰出战果。中途岛战役的序幕拉开了⋯⋯”

无论如何,“巨舰大炮”的时代,就这样在战机引擎的轰鸣中悄然过去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hUjs24BMH2_cNUgM6x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