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要和大姨妈“相爱相杀”。不仅腰酸、爆痘、脾气差,更折磨人的是痛经。
虽然痛经很常见但要警惕它也可能在提示某些疾病,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正常妇女发病几率大概在15%左右,而原发性痛经人群中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几率达到了70%,需要引起重视。
痛 经
痛经是月经期发生的下腹疼痛,痛经的发生率高达80%。经期的第一/二天发生率最高,此时疼痛往往更剧烈。
痛经的原理
dysmenorrhea
原发性痛经
第一次来月经或刚来月经不久,由于子宫内膜里分泌的前列腺素刺激子宫收缩,引起缺血缺氧导致疼痛,并非病理状态。
继发性痛经
因子宫、卵巢或盆腔中的器官发生了病理改变,是由病症引起的疼痛,症状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生活。
止痛药缓解疼痛
dysmenorrhea
常用的止痛药,包括布洛芬、芬必得、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能抑制前列腺素产生,对抗痛经的治疗效果达到80%。
止疼药可在发生疼痛前吃,间隔6-8个小时后重复服用。
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不能服用。
婚后痛经会减轻?
dysmenorrhea
未婚女性宫颈往往非常紧,经血从宫颈中流出不通畅,即中医中“不通则痛”的理论。
生完孩子后宫口更松,经血流出来很通畅,疼痛就会减轻。
痛经不断加重要警惕
dysmenorrhea
并非所有的痛经都是正常现象,如果痛经越来越厉害,服用止疼药都无法缓解的情况下,就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被延误诊断
endometriosis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很高,病因尚不明确,它是与雌激素相关的疾病,它的危害:
导致70~80%的患者产生疼痛;
50%的患者不孕;
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积水,导致肾功能丢失;
异位到直肠导致便血。
出现痛经一定要早期识别,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避免延误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检查手段&治疗方式
endometriosis
检查手段:
医生通过视诊或触诊
B超(无创)
• 腹膜型:位于子宫腹壁,B超无法发现。
• 卵巢型:卵巢中长出脓肿,可通过B超发现。
• 深部型:位于子宫深部,需要通过医生触诊。
• 其它病灶:如出现在剖腹产女性的腹部疤痕上,经期会出现疼痛。
(手术)治疗方式:
例如卵巢型内膜异位症患者,可采用单孔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无疤痕手术,手术疼痛轻,术后恢复快。
巧克力囊肿
chocolate cysta
子宫内膜从宫腔异位到了卵巢里,导致卵巢里的经血无法排出,经血聚集形成了囊肿,经血的部分液体成分被吸收掉后,形成一种类似巧克力颜色的液体,称为巧克力囊肿。
治疗方式:
小于四公分的囊肿的未婚患者,考虑药物治疗。
大于四公分囊肿,建议做腹腔镜手术。
B超未发现异常、用手可以触摸到痛性结节的不孕患者,考虑做腹腔镜检查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