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日报》首届“永丰杯·关中风情全国散文大赛”颁奖典礼举行,扶风籍女作家马婷摘获金奖
2019年12月8日,正值大雪时节,却是阳光明媚,天朗气清,下午三时,大雁塔北广场的永丰酒店内汇集了四面八方而来的文人墨客,他们相聚这里,共同见证《西安日报》首届“永丰杯·关中风情全国散文大赛”的颁奖典礼,也共同见证“永丰岐山面”大雁塔店的十八岁生日。担任大赛评委的陕西作协副主席、《延河》杂志执行主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阎安,陕西作协副主席、西安作家协会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吴克敬等均到场祝贺并致辞,30多名获奖作者到场领奖,各界嘉宾和文学爱好者近两百人参加了仪式。
本次关中风情散文大赛是在今年的五月份,为了更好的整理关中民俗,弘扬关中风情,《西安日报》副刊部特联合陕西永丰酒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大赛历时半年,收到全国各地来稿五千余份。参赛作者中有专业作家,也有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文学爱好者,还有客居他乡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从年龄段上来说,他们当中既有久负盛名的80多岁高龄的文坛大家,也有崭露头角的90后甚至00后的文坛新秀。主办方在海量来稿中精挑细选,择其优者在《西安日报》西岳副刊上刊发了40篇。
并于2019年11月13日下午在永丰酒店由本次大赛特邀的评委进行了评审活动。经过西安报社传媒集团书记、董事长兼社长张哲;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西安市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吴克敬;陕西作协副主席、《延河》杂志执行主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阎安;西安报社传媒集团副总编、西安日报执行总编尤凌波;陕西永丰酒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永丰;西安日报专职编委李建峰;西安日报体育专副刊部主任杨利英等组成的评委会打分,最终评出特别奖1名、金奖1名、银奖3名、铜奖5名,优秀奖24名。
其中扶风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扶风县文联副主席马婷的《岐山火补》摘得金奖,扶风县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唐志强的《西府花馍》获优秀奖。
获得金奖的马婷表示,火补这篇文章是丝路采风时无意间遇到一个做火补的岐山老乡给她的灵感和素材,感谢主办方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才有了广大作者们的跃跃欲试,有了勇敢尝试后获得的成绩。“文章见报后,发明岐山火补的王文会老先生特意打来电话,我听得出电话那头他发自内心的喜悦。那个时候,我不得不承认,我再一次,坚定了写作这个梦想,虽说这长安城向来不缺美人,向来不缺文人,但缺的,只是清丽脱俗的那一个,缺的,只是永怀初心的那一个,相信世界依然很美好,文学依然神圣,我依然会一路坚持。”
颁奖典礼上,西安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社长张哲与阎安、吴克敬、尤凌波分别致辞,对‘永丰杯’关中风情全国散文大赛表示了肯定,也向参与的作者表示了敬意,尤其提到获金奖的作品《岐山火补》。“一个丝路上的见闻,成就的对社会现象,对关中风情的思考,文章的切口很小,但视野却具有国际性。”
典礼最后,陕西永丰酒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永丰先生致感谢辞,他对两位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加入评委阵容表示感谢,对支持大赛的各方表示感谢,并对获奖作者致以祝贺。“希望各位参赛作者能够在今后继续大力弘扬我们三秦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关中风情不仅在国内红起来火起来,还能随着丝路走向更大的天地!”
附获奖名单:首届“永丰杯”关中风情全国散文大赛获奖名单
特别奖
《一生做好一碗面》 作者:徐岳
金奖
《岐山火补》 作者:马婷
银奖
《百草堂药坊》 作者:赵丰
《关中人的吃相》 作者:张宗涛
《远去的麦客》 作者:王轶
铜奖
《炕》 作者:贺绪林
《关中刀客》 作者:单振国
《锢漏匠》 作者:李贵龙
《老腔:唱在黄河边的纤夫号子》 作者:秦延安
《关中口婆》 作者:李俊辉
优秀奖
《土柴房》 作者:高涛
《西府花馍》 作者:唐志强
《关中打夯歌》 作者:魏渊平
《喜洋洋的灞桥婚礼》 作者:白来勤
《关中剃头匠》 作者:白志民
《咥馍》 作者:米抗战
《跟会》 作者:杨广虎
《飞天碌碡》 作者:王炜
《古风古韵话关中》 作者:丁晨
《舌尖上的关中文化》 作者:第五建平
《妈妈的味道》 作者:司文
《兴平人的浇汤面》 作者:杨平选
《芦苇·芦席·席匠》 作者:王存艳
《家乡臊子面》 作者:梁新会
《“牛斗虎”与沙坡调子》 作者:赵西林
《完灯礼》 作者:薰予
《村里的榨油坊》 作者:马小江
《女人的风箱》 作者:李大唐
《送曲莲》 作者:怡薇
《秦绣》 作者:宋鸿雁
《土漆匠》 作者:千河
《孙家坡的幸福“地游”》 作者:陈新建 王建章
《关中人与造纸坊》 作者:任文
《手织布》 作者:靳亚娟
来源:扶风百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