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线是钓鱼用具中连接主线和鱼钩的一段鱼线。子线使用的号数通常比主线要小。使用子线的目的是保证在挂底或钓到较大的鱼时,保证主线不必要的拉断及拉伤。子线和主线对线的质量要求不同:子线要求更耐卷曲、更柔软,使用中不易缠绕和更易于入口。
长子线与短子线的优势跟缺点:长线稳定可以随意弯曲,不足的地方就是容易挂鱼,短线入水到底时间短,诱鱼效果差离铅皮比较进鱼儿不敢吃。搭配子线的时候长度根据鱼的大小来决定,例如小鱼用短大鱼用长,另外由于季节不同鱼的习性也不同,子线要随着季节去不断的变化,切莫一年四季都是一个长度。
夏季钓大鲫,子线与主线则可以稍粗一些。比如0.6-0.8子线,1.0-1.2主线。因为这个季节的鱼吃口比较凶猛,而且鱼性活跃 ,拉力够大。如果是野钓,还要考虑遇上稍大体型的鱼儿也可以兼顾的话,则要考虑0.8-1.2子线,1.5-2.0的主线了。只是这样的钓鱼线组搭配,灵敏度自然要差上许多。有些轻口自然也就不会体现得这么明显了。
如果是钓大体型鱼,比如鲤鱼或是草鱼,则线组要够结实。一般来说保守估计,1.5子线,2.5的主线,在垂钓4斤及以下的鱼儿是无问题的,2.0子线,3.0主线,钓6斤以下的鱼无问题,3.0子线,4.0主线,钓12斤以下的鱼可以承受。4.0子线,5.0主线,钓20-30斤基本无问题。
如果鱼情快了可以把子线能短一些,如果鱼情慢了可以长一些,选择子线的时候要注意这点,要求子线抗卷曲,上鱼的时候随着八字环的转动,鱼线打卷很多一会子线就断了或者打卷的不行使用了!
而钓滑口鱼,子线要起到主要的作用,较软而细的子线是首选,找底准确了,双钩落底,上钩成直立、下钩侧躺,灵敏度正好,滑口鱼虽然吸食谨慎,但它永远也不知道软子线会在它吸食快见钩的时候会轻而易举地入口中,无论它吸食哪个钩饵,信号都会很快地传递到星漂上,被钓友捕捉到,准确地提竿上鱼。
不同品牌、质地的子线有不同的性能和表现。在选用子线时,要用手轻轻地感觉线的质地和线的粗细,线径要求均匀,线体要求柔软,线表要求平滑,没有凹凸感。子线的拉力值要求基本达到,线的记忆性低,且两条子线间有一定的排斥性。
这样的好线下水后会自动分线的表面要求有保护层或经过静电处理。开提起来也不易相缠。钓生口快鱼时,我们还可以有意选用碳素线。这种子线质地较硬,不容易相缠、打结。总体来讲,我赞同买好一点的子线,虽然价钱贵些但值得。少断线、少缠线、少换线、少跑鱼,什么都赚回来了。
子线的钩间距的大小跟钓法和鱼种有关系,一般正常情况是是至少一个半鱼钩大小。但是垂钓鲢鳙的时候是上钩挂饵,下钩上鱼,钩间距就要大一些,起码4、5厘米以上的距离。但是垂钓底层鱼类,尤其是鲤鱼的时候,还有钓友用没有间距的子线,让双饵都到底,增加鱼的中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