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世界都在推崇中式家具,而大部分国人反而喜欢西式家具?

2019-12-20     林仔文玩工作室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1996年,佳士得公司在纽约拍过专场的一场中国家具,那一场是107件,有37件是小件,只有70个家具大一点,剩下的都是小件,平均下来,拍了一个多亿。

在1996年,连大带小,平均下来100万一件!当时,此事对中国家具界的所有人都是一个震撼,我们从都没想过我们急着淘汰掉的东西居然这么大的价值。

事实上,中国传统家具,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洗礼,早已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

可惜的是,我们却摒弃了自己的家具文化,以至于今天大部分中国家庭所喜欢的和使用的都是西式家具。

殊不知,在国际上最受推崇的、最受西方家具界膜拜的典范,恰恰就是我们中国人所摒弃的中国传统家具。

王世襄老先生在他的著作《锦灰堆》中介绍:


在美国的博物馆里,中国的明式家具往往被放在显著的地位。纽约市57街的古玩商店橱窗中,也陈列中国家具,它对观众的吸引力最大,时常可以听到有人在旁啧啧称赞。
一般美国人是买不起这种家具的,有钱的人则以没有一两件中国古代家具为耻。
连新设计的家具也受中国明式家具的影响,商人想尽方法,吸取中国的风格,以求得到推销。欧洲的某些国家也同样重视中国家具,收藏家或古玩店的拍卖图录中往往印着中国家具的图片。


若说什么器物能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在国际收藏市场上被公认的,除了瓷器,非中国传统家具莫属。

前者"陶瓷"的意义重大,让外国人直接赋予中国China之名(在英文中,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

而后者"家具"则使得中国传统木艺文化和艺术一举走向全世界,乃至于到了今天,仍对现代家具及木艺建筑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以收藏的中国古典家具之一

美国波士顿工艺美术博物馆藏中国古典家具之一——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伦敦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典家具之一——黄花梨顶箱柜

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在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发现中国古典家具的美学价值后,大为惊叹,悄悄购买后运回欧洲,用以收藏或家用。这是中国古典家具第一次规模进入欧洲。

当时有个英国家具设计师齐彭代尔,以明式家具为蓝本,为英国皇宫打造了一套宫廷家具,轰动整个欧洲。从那时起,中国明式家具与从14世纪传入欧洲的中国瓷器一样,在国际市场有了极高的地位。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美国费城博物馆收藏的部分中国古典家具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打开了紫禁城和圆明园的大门,皇宫和颐和园里的各种艺术品遭到了哄抢。当时,中国的紫檀、花梨等家具在西方已成为上流社会的高端物品,士兵们哄抢中国家具,争相运往自己的国家。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美国布鲁克林博物馆收藏的黄花梨顶箱柜

上世纪30年代。一位叫艾克的德国人编了一部书:《中国花梨家具图考》。此书问世后,更多的西方人看到了中国家具,也出现了抢购风,明式家具大量出口。

1971年,美国人安思远写了一本大书叫《中国家具》,有着丰富的图片和他对中国家具的见解,再一次在美国掀起了中国家具的热潮。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底特律艺术中心中国古典家具收藏之一--黄花梨架子床

上世纪80年代。王世襄出版了两本书,一本叫《明式家具研究》,一本叫《明式家具珍赏》。

这两本书出版以后,港台收藏家开始涌入内地,像梳头发一样,从南到北将全国梳了一遍,大量收购黄花梨、紫檀木器。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堪萨斯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中国古典家具收藏品之一

1985年正值国门开放之时,古旧家具轰轰烈烈地抢先外流,用“疯狂”两字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各地的木器商们纷纷加入贩运,形成了一个网络,汇集后再运往广东,然后再流向海外。

以地上文物极为丰富的山西省为例,除了乔家大院等几处列为国家保护的地方,整个省的明清家具精品几乎被抢淘一空。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泰国邦芭茵夏宫收藏的中国古典家具之一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德国柏林东亚艺术馆藏清代紫檀宝座及屏风

西方收藏和研究中国古典家具已有数百年,几乎全世界的历史博物馆都收藏着中国古代家具。

美国和英国的博物馆收藏中国的紫檀家具最多,存有大量精美的中国明代和清代早期的硬木家具,其储存量超过中国的故宫(故宫的古典家具约1万件)。

美国还成立了中国古典家具研究所,出版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专业杂志,其精彩的程度甚至使得我们中国人汗颜。


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英国阿尔伯特及维多利亚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典家具之一

比利时人菲利普·德巴克尔上世纪90年代在英国伦敦居住期间,收藏了1000多件(有案可查的400件)中国的明代家具,并答应借给法国吉梅博物馆展览4个月。

2006年4月28日,故宫博物馆永寿宫举办明朝黄花梨木古典家具展,为期2个月。这些家具的收藏者就是这位比利时人,他一直坚持收藏古典明式家具。

目前,他已成为中国以外拥有明代黄花梨古典家具数量最多的收藏家,这些展品共100多件,全部由他提供。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华盛顿大学收藏的中国古典家具之一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美国檀香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典黄花梨家具之一

中国传统家具,发轫于宋,鼎盛于明。明朝中后期,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最硬气、最有骨气的明代文人,在政治腐败、仕途受阻后,改为积极参与生活方式的经营,追求清韵和脱俗的闲淡生活。

董其昌、李渔、文震亨等文化大家为此写下了《骨董十三说》、《闲情偶寄》、《长物志》等传世著作。

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已任的明代文人,以其硬气、骨气和家国情怀,造就了当时家具的形态和气质,赋予明代家具卓绝的情怀和深厚的文化,并最终形成了世界家具”无法超越的巅峰“--明式。

十八世纪英国家具大师Thomas Chippendale在《家具指南》一书中指出:在世界的范围内,可以以“式”相称的家具类型仅有三类,即:明式、哥特式和洛可可式(路易十五式)家具,其中,中国的明式家具位居首位。

可惜的是,大部分中国人并不知道中国家具在国际上的地位。事实上,现在的大部分中国人,也根本看不懂这些家具中印刻的文人风骨、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庭院--"明轩"


为什么全世界都在推崇中式家具,而大部分国人反而喜欢西式家具?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美国费城博物馆成系列地收藏了不少中国古典家具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

除了西方国家的博物馆之外,还有另一种说法,是美国西部在100年前挖了很多山洞,他们把近上万件的中国古典家具储存在这些恒温的山洞里,以便留于后世。

讲到这,或许有人会说,如今的中国如此强大,为什么不追讨回来呢?

若说追讨,其实不太现实,打个简单的比方:丹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有中国明代万历皇帝的黄花梨宝座,是丹麦收藏家于1930年前后在欧洲的一个拍卖会上买的。

那么问题来了:人家花钱买的,我们要怎么追讨?难道也要买回来?可要按什么价格买呢?是按现在估价还是按当时拍卖成交价?等等如此一系列的现实问题让追讨寸步难行。

巴黎吉美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典家具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的中国古代客厅书房

或许我们应该痛定思痛,在谨记历史的同时更应认清自己,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或许,让更多的中国人理解到中国传统家具的人文内涵,并喜欢上中国传统家具的隽永之美,才是当务之急。别再等历史重演,一切将为时已晚。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L-iIW8BMH2_cNUgq4L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