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 航亚科技IPO:行业成疫情重灾区 ,第一大客户大幅裁员,关闭20%工厂

2020-07-07     价值线传媒

原标题:啄木鸟 航亚科技IPO:行业成疫情重灾区 ,第一大客户大幅裁员,关闭20%工厂

来源|价值线

编辑| 文刀



5月6日,航亚科技科创板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受理。航亚科技是一家专业的航空发动机及医疗骨科领域的高性能零部件制造商,专注于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及医疗骨科植入锻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全球四大航空发动机厂商中的赛峰、GE航空为公司主要客户。

在6月1日进入“已问询”阶段后,市场至今还未等到无锡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回复。

种种迹象表明,“短板”明显的航亚科技,在冲刺科创板的路上需要回应的质疑颇多——新冠疫情对航空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公司对国外大客户以及国内关联方的严重依赖等等,给航亚科技的上市之旅打满了问号。

营收严重依赖海外市场

,主营业务成疫情重灾区

招股书显示,航亚科技是一家专业的航空发动机及医疗骨科领域的高性能零部件制造商,专注于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及医疗骨科植入锻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转动件及结构件等高性能零部件。

2017年-2019年,航亚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729.32万元、1.6亿元及2.5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2.06万元、1398.70万元、4218.55万元,呈现较快增长趋势。

不过,在公司不断增长的营收中,来自航空板块和海外市场的部分,足以让投资者警惕。根据招股书,2017年-2019年,在主要依赖航空板块的基础上,航亚科技来自国外的营收分别为4539.98万元、9719.24万元和1.5亿元,在整体营收中分别占比46.66%、60.82%和58.45%。

航亚科技招股书显示:公司下游市场以航空发动机市场为主,下游市场集中度较高。赛峰、GE航空、航发集团等少数几家企业占据了航空发动机市场的主要市场份额。公司向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合计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 91.29%、93.37%、90.77%。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全球航空市场彻底进入“冬天”。一个备受市场关注的事件就是,巴菲特在“抄底”航空股后承认自己对市场的评估是错误的,并最终选择割肉离场。目前,虽然国内形势较疫情严重期改善很多,但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近期表态称,新冠疫情对航空旅行的影响将持续多年,据其估计,全球航空客运量至少在2023年之前都不会反弹到危机前的水平。

航亚科技同样在招股书中也表达了对市场的担忧,公司表示,疫情给公司所处的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行业带来了不利影响,受疫情影响,赛峰等国际主流发动机客户未来可能将批产订单推迟,公司2020年度外销收入将可能出现下滑。如果疫情持续较长时间,将可能对公司更长期间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在航亚科技五大客户中,除了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外,均为航空企业。

以法国赛峰集团为例,赛峰集团是世界一流的航空发动机和设备制造商,为客户提供高科技解决方案,用于民用及军用市场的飞机、直升机、导弹、航天推进器及其设备。在最近3年,赛峰集团稳居公司第一大客户或第二大客户。2017年-2019年,航亚科技从赛峰分别取得的销售收入为3671万元、8949万元、1.27亿元,各期占比分别达到了38%、56%、49.6%,其依赖程度可谓能决定公司“生死”。

外媒报道显示:赛峰集团的大客户,波音和空客均开启了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计划。5月27日,波音在美国裁减超1.2万个就业岗位,并计划未来几个月将再裁员数千人。七月,空客开启史上最大规模裁员计划,未来两年削减40%产量

面对汹涌来袭的疫情,赛峰同样难以招架。疫情期间,赛峰集团已暂时关闭了将近20%的工厂,并采取了应急措施,包括让全球35%的员工休假,其中法国国内约45%的员工休假,资本支出也减少了60%,研发削减了30%。

5月份,赛峰集团还宣布,公司因疫情在墨西哥裁员3000人。赛峰发言人向路透社表示:“公司面临客户订单大幅下降。这种情况正在影响我们的业务。”

基于最大客户出现的困难,航亚科技受到的冲击自然可以预期。

第五大供应商被“消失”

第一大客户受困于疫情,航亚科技的第五大供应商则被“离奇”消失了。

在此次冲刺科创板之前,2016年2月,航亚科技正式转制为股份公司,并于同年登陆新三板,公司也因此已有多份公开年报。不过,对比此前年报与目前披露的招股书,一些细微的变化“浮出水面”。

公司在新三板披露的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的第五大供应商中,是无锡市泛亚精工有限公司,当年采购占比为3.94%。不过,意外的是,在公司此次公布的招股书中,泛亚精工却被排除在外,转而换上了一家陕西的公司——宏远航空锻造。

对此,航亚科技的解释是,公司2017年之前的业务,是通过无锡世贸通向维斯伯·蒂锐进行采购。在2018年,双方业务进行规范,所以将无锡世贸通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的采购份额独立计算。

实际上,泛亚精工为航亚科技的业务关联方。泛亚精工不仅是公司的供货商,还深度参与公司生产的主要工序,包括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粗加工、等离子喷涂等领域。2017年至2019年,泛亚精工更是连续三年进入航亚科技的前五位外协加工厂商名单中。并且,从2016年9月开始,泛亚精工曾连续三年为航亚科技提供担保,最高曾经担保3000万元。

另外,持有泛亚精工30.10%股权的股东沈稚辉,同时持有航亚科技3.87%股权,并且是航亚科技实控人严奇的一致行动人之一。

和关联方的交易在泛亚精工并不罕见。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科研院所工厂,在最近三年对航亚科技的营收贡献仅次于赛峰集团,甚至在2017年度力压赛峰,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公开资料则显示,持有航亚科技10.32%股权的第三大股东中国航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其母公司正是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财务总监变动频繁

根据招股书,航亚科技此次拟在科创板募集资金人民币6.7亿元,主要用于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产能扩大项目和公司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公司聚焦主业的力图明显。

实际上,除航空板块外,公司还将骨骼植入锻件业务视作未来增长极。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的医疗骨科锻件收入分别为831.73万,1360万,2756.42万元,占公司营收比例分别为8.55%,8.51%及10.74%。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开发产品和大力拓展客户,该类收入取得快速增长,2018年度和2019年度增长率分别为63.51%、102.68%。

不过,天眼查显示,在这一新兴领域,公司正在作为被告,陷入一场承揽合同纠纷。根据开庭公告详情,主营业务为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销售的常州市迈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为这场官司的原告。该起诉讼在2019年11月5日开庭,目前尚未有明确审判结果。

该起诉讼只是公司陷入的“小麻烦”之一,财务总监职位的频繁更替,也让航亚科技备受市场关注。

2018年7月27日,航亚科技董事会免去黄勤的财务总监职务,聘任黄勤为副总经理,同时聘任虞惠萍为财务总监,原因为公司分工调整。

2019年2月21日,航亚科技董事会收到虞惠萍辞职报告,虞惠萍因个人原因辞职。在董事会聘任新任财务总监之前,由黄勤代为履行财务总监相关职责。

然而,新的财务总监迟迟未能敲定。直到2019年12月,曾有斯莱克财务负责人任职经历的高杰贞来到航亚科技,并自今年3月5日起,开始任职航亚科技财务总监职务。

对此,有财会专业人士表示,受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的影响,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职位愈发关注。一个公司的财务总监的频繁变动,一方面说明公司此前未重视这个职位,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人才难觅。但不管怎样,在IPO的重要阶段,财务总监更换频繁,还是容易让投资者对公司质地产生一定怀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GzeKHMBd4Bm1__YPyT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