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第62集团军主要方向防御,得出不少经验教训

2020-05-25   荣华之武器堂

原标题:斯大林格勒战役,第62集团军主要方向防御,得出不少经验教训

接上文 沃洛科拉姆斯克,苏军第16集团军顽强防御,成为莫斯科会战经典防御战例

1942年7月17日第62集团军防御态势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第62集团军在主要方向的防御值得研究。该集团军下辖6个步兵师、1个独立坦克旅、6个独立坦克营、9个炮兵团、2个迫击炮团及4个军校学员团,负责防御顿河以西克列斯卡亚到苏沃维奇诺宽达90千米地带。集团军战役布势成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为5个师(近卫步兵第33师,步兵第192、181、14、196师),其中3个师(近卫步兵第33师,步兵第181、147师)各防守宽15-18千米的地带,右翼1个师(步兵第192师)因在次要方向而负责42千米宽的地带。步兵196师暂时在第64集团军地带内占领防御。第二梯队1个师(步兵第184师)配置在距第一梯队30-35千米的集团军防御地带内。预备队由2个坦克旅、3个炮兵团和3个工兵营组成。第一梯队的3个师都向前沿前30千米处,派出了兵力为1个加强步兵团的先遣支队,以掩护主要防御地带和迫敌过早展开。各步兵师均得到1个坦克营和1-2个炮兵团的加强。

集团军的防御包括主要防御地带和部分地段的集团军地带。后者距主要防御地带30-35千米,主要防御地带纵深为4-6千米。在战术地幅内没有第二防御地带。全部防御纵深达50千米以上。防御地带内构筑了营防御地域。在营防御地域内构筑了步兵班掩体和火器发射掩体,然后用交通壕连接起来。障碍物地带位于前沿前机枪有效射程之内,纵深达1-2千米。步兵师大多成两个梯队,2个团为第一梯队,1个团为第二梯队。由于正面宽、战术密度很低。步兵第181师为每千米正面0.6个步兵营、14门火炮和约2辆坦克。整个对空防御由4个高炮团负责,基本任务是掩护顿河渡场。

斯大林格勒接近地防御态势图

第62集团军在敌坦克可能进攻的方向上组织了6个防坦克地域,每个防坦克地域都配有1—2个反坦克炮团。另有1个团为集团军反坦克炮兵预备队。近卫步兵第33师则没有组织防坦克支撑点和防坦克地域。该师的30门45毫米火炮和32门76.2毫米火炮都配置在前沿,另外还有279支反坦克枪。反坦克火力密度只能达到每千米正面约4门火炮和16支反坦克枪。靠这样的密度,以一线配置根本无法阻止德军进攻。该师防步兵火力亦很弱,每米正面上每分钟只有2-3发。这比战前要求的5-7发的密度都要低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当然,为了设置障碍物,集团军第一梯队师建立了2-3个障碍设置队。每个障碍设置队包括1个步兵连、1-2个工兵排、1-2个机枪排、3-4门反坦克炮。障碍设置队的每个成员都配备了燃烧瓶,编成内的步兵分队担任掩护任务。此外,设置障碍时,第一梯队师炮兵准备远距离火力袭击。

该集团军第一梯队师防御地带比战前条令规定宽得多,近卫步兵第33师宽度18千米,步兵第181师则是15千米,比条令规定标准宽度大了0.5-1倍。因此,步兵师不可能达到必要的兵力兵器密度。

苏军构筑指挥所

虽说防御宽度很宽,这两个步兵师还是建立了纵深防御,纵深8-9千米。主要地带构筑了营防御地域,每个营防御地域建立了连防御地域,连防御地域内则建立了排防御地域,排防御地域则构筑了步兵班掩体和通向后方的交通壕、各种火力发射点以及人员掩蔽所和指挥所。在距离前沿2-3千米处构筑了团第二梯队营防御地域。步兵师第二梯队距离前沿5-6千米构筑防御地段,师预备队则在距离前沿8-9千米处构筑防御地段。不过第一梯队营防御地域只构筑了步兵掩体而没有构筑堑壕,这就降低了有生力量和兵器实施机动的能力,并使第二梯队难以占领反冲击出发地位。

近卫步兵第3师用62门火炮(32门76毫米和30门45毫米)和275支反坦克枪组织反坦克火力。

7月23日,德军北路突击集群(8个师)转入进攻,向第62集团军右翼实施突击。经过两天激烈战斗,德军在7月24日日终前突破了集团军主要防御地带,并前出到上布季诺夫卡地域。

实际上在战斗第一天,第62集团军司令就将第二梯队投入战斗,以求加强右翼的防御。同时,方面军司令员则以坦克第13军加强第62集团军。7月24日,坦克第13军由多布林基向马诺伊林实施的反突击未果。

苏军45毫米反坦克炮准备射击

之后,为了消灭在第62集团军右翼突破口突入的德军,方面军决心以坦克第4、1集团军(笔者注:这两个坦克集团军当时并未编组完备)和第21、62集团军各一部实施反突击。

7月25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开始反突击。当天,坦克第1集团军就开始进攻,而坦克第4集团军因为渡过顿河耽误时间迟至7月27日才开始进攻。苏军的反突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粉碎了德军企图合围第62和64集团军的计划,并在顿河以西迟滞了德军的进攻整整一个月时间;不过恢复第62集团军原有态势的愿望没有实现。

苏军战后对该集团军防御准备的评价是:“缺点为组织战术地幅内的防坦克防御完全没有使用坦克;防御工程构筑不够完善,没有挖掘堑壕,只有单个掩体;由于缺少高射兵器,对空防御很薄弱。”

苏军反坦克枪手在斯大林格勒战斗

同时,苏军从斯大林格勒防御战得出了许多经验教训,主要是

-远接近地防御,特别是在战役开始阶段,不够稳定,原因之一是各防御地区工程构筑没有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使得部队很难顶住敌军强大的坦克与航空兵突击,各部不得不以有限兵力在宽大正面进行防御,因而不可能构筑坚固的主要防御地带

-战术地幅没有第二防御地带,集团军地带也只是个别地段上筑有工事

-炮兵在对敌防坦克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坦克部队均用于反冲击和反突击以及加强对敌坦克防御,不过反突击有时因为没有足够炮兵和航空兵支援及组织仓促,没有达到目的

-航空兵在同敌坦克和航空兵斗争中,给予部队很大帮助

-前进支队为主力进行防御准备赢得了时间(6天),但距离主力过远(40-60千米)

从上面可以看出,兵力、兵器的不足和使用不当仍是苏军1942年防御不稳固的主要原因。这样,苏军从顿河被击退到斯大林格勒城内也就成为一种必然了。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击落的德军Bf109战斗机

但总的看,苏军防御战术比1941年还是有所改观,表现在

-师的队形开始编成两个梯队,并建立总预备队、坦克预备队、反坦克预备队和炮兵群等

-逐步将原先基点防御发展成堑壕,并为组织主要地带第二和第三阵地奠定了基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