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这条活色生香的过早街,照样一个月过早都不重样

2019-07-29   武汉三镇吃喝玩乐

说到武汉的美食,很多吃货第一反应是汉口,确实汉口作为年代感最多的城区,沉淀了很多老武汉关于美食的记忆。

印象中低调的汉阳,除了来归元寺拜神求佛,很少有人特意来汉阳吃喝玩乐。对于很多武汉伢来说汉阳很“神秘”,不知道汉阳有什么好吃的。

能让人最快领悟到这个地方精髓的地方莫不是这里的高楼大厦,也不是这里的名胜古迹,而是隐藏在城市深处的那些老街老巷。

而说到汉阳的美食,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王家湾、拦江路,不过今天十分君说的这条街,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那就是群建路了。

私藏的过早一条街

提到建港路,很多人都会说,这就是靠着武汉三中的一条街道嘛,很多武汉三中的学生都在这里吃饭,这条街不长,非常典型的汉阳老街模样。

街头一些嫂子们聊天唠嗑,说着家长里短,街道两边清一色的两三层房屋,这些比我们年纪还大的老房子,经过岁月的洗礼,外墙有着或深或浅的裂纹,砖墙上的痕迹沿着窗台生长,地砖也在数不尽的踩踏中变得残缺不齐。

街面上老旧的电线纵横交错,门口晾晒的拖把,路边的生锈的铁架,墙边的老旧自行车,老街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有着时间的味道。

梧桐树茂盛遮住大片阳光,一边刚开门的商家跟邻居亲切的打招呼“吃了冇?”不长的街道却有着满满的烟火味。

不过今天十分君来群建路,可不光是来感受烟火气的,更重要的是要打卡这里的美食,快跟着十分君一起看看吧!

老风味烧饼

地道的吃货都知道群建路有一家很好吃的烧饼,很多人从武昌汉口开车过来,就是为了打卡它。

看起来不起眼的门店,却在这里开了20多年,熟悉的味道出现在一批又一批汉阳伢记忆里。

当初的路边摊到现在的门面,环境在升级,品种也变多了,从90年的两毛五分钱,到现在卖五元一个,味道和感觉还是记忆里的那个味道。

烧饼上洒满了榨菜、肉末、孜然、辣椒粉,跟传统意义上酥脆的烧饼不一样,刚出炉的烧饼是厚软的,吃起来不会觉得很干,烧饼细细品尝会吃出炸菜颗粒,脆脆的口感之下再来上一口鲜肉绝对的满足,内陷包的肉馅分量十足。

遇到顾客有特殊要求的,比如年轻人要多放辣椒、老奶奶要吃软一点的、小朋友喜欢甜的、老板都会给现场单独做。

听老板说烧饼炉里层的坛子是他们从皖北老家背运过来的,这种用特殊土烧制成的陶瓷坛烤出来的饼子能保住食材原有的香气和鲜味。

进进热干面

他们家的面很有特点,里面竟然加了花椒。

十分君来的时候店内的热干面都卖完了,在老板的介绍下买了一碗热干粉,老板娴熟地抓起一把面,放入长柄笊篱兜着,在满满沸水的大锅里烫热个两分钟,捞起来,撒上葱花、盐、醋、胡椒粉等各色调料,问一句要不要香菜辣花椒。

芝麻酱、香油、醋、卤水等等均匀地沾在每根劲道的面条上,让香气热腾腾地钻入鼻孔。特有的花椒,闻起有一股诱人的麻香味,但并没有夺走芝麻酱本身的香味,反而中和了芝麻酱本身的油腻感。

热干粉比起热干面来说更湿滑,更入味,对于很多不会拌热干面的人来说,是很不错的选择。

姐妹糊汤粉

鱼米之乡的美味佳肴,自然以米当家、以鱼当家的居多,但将“鱼”和“米”共冶于一炉,那就不得不说到糊汤粉了。

群建街里的姐妹糊汤粉店年头也不小了,门口摆着几个小凳子,排队的人特别多,老板动作利索,舀一碗糊汤,再将粉在清汤里烫熟,放入汤中,撒上一小撮青白相间的香葱、榨菜等配料,顿时扑入鼻中满是香,一碗糊汤粉就完成了。

糊汤是将鱼虾熬煮成汁,沥去残渣勾芡而成,所以整碗吃完只闻鱼香不见鱼,这时候再来一根刚刚起锅的油条,那焦香油条和鱼香搅到一起,更是味觉上的享受。

米粑&面包馍

他家的米粑,一直都放在锅上面保温,米粑个头不小,有一股发酵后的醪糟酸甜香味,外皮焦焦脆脆,内里白嫩柔软,肉眼可见有很多小孔,这样的米粑吃起来味道更劲道。

更加让人惊喜的,这家竟然有在卖面包馍。把做馒头的面团烤制成面包状,底部刷上由黄油、白糖、蜂蜜和芝麻的混合液,然后放在大锅上把底部炕到焦脆,出炉时再刷一层糖水,那时候面包馍只在菜场附近才有卖的,如今生活条件慢慢变好后,面包馍就很少见了。

在这条街上觅食,时不时就会发现各种惊喜,开张不久的金牌水饺烧麦,靠着口味在这条街上慢慢扎根,街头上的风味羊肉粉凭借特色也有不少忠实的粉丝。

群里路里面还有一个菜场,刚买完菜的爹爹婆婆,提着菜篮子满载而归,街口支起来的摊子上,新出炉的馒头还冒着热气,路边的小贩还为刚完成的一单生意而开心。

老街里穿行着形形色色的人,围绕着生活琐碎在这里不断的来往,热闹又接地气。

群建街,有着自己的步调,每一条不起眼的老街都是历史的扉页,人们在这里生活、忙碌,年复一年地雕琢这里的岁月,赋予了这条街特有的归属感和节奏。抽个时间走一趟老街,放下脚步,享受这份宁静与惬意。



文字:西瓜

排版:西瓜

图片:西瓜 网络

十分武汉出品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