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线建设时期!央视播出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

2019-09-19   攀枝花新闻网

攀枝花

再次被央视“点名”了

在央视近期播出的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带大家再一次回到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国家之需,乃我辈之责。几十年献身大西北建设,他们凝铸起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2017年,部分西迁教授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讲述了奋斗几十年的心里话。

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2017年12月他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信中写道,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总书记的殷殷叮嘱,让老教授们感到十分温暖。

教授史维祥:“总书记又提到‘爱国奉献、无怨无悔’,都是西迁精神的体现,我们要在新时代找出我们的奋斗目标,再立新功。”

在当年的诸多三线建设项目中,毛泽东最为牵挂的就是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了。他曾特别强调,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快,但不要潦草。攀枝花搞不起来,我睡不着觉。

这是1964年5月的攀枝花。

沉寂了亿万年的荒山野岭响起了隆隆的开山炮声,攀枝花从此揭开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人类壮举。

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带着仓促准备的行囊潮水般涌进金沙江畔。

在没有城市依托、不通铁路、气候恶劣、物资奇缺的艰难条件下建设一座大型钢铁基地,谈何容易!

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

天作罗帐地是床,野菜盐巴下干粮。

这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数十万建设者用了5年的时间,硬是在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建起了一座举世瞩目的钢铁企业。

1970年7月1日,攀枝花迎来了第一炉铁水。

飞舞的钢花,格外壮观。

就在同一天,成昆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成昆铁路,全长1096公里,沿线地形和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多国专家断言,这里是“修路禁区”。

但,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中国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与意志。

筑路大军用鲜血和汗水浇筑铺就了这条非凡的钢铁之路。

在修筑成昆铁路1096公里的铁道线上,共有2100多人牺牲。平均每500米就留下一位烈士的英魂。

三线建设的开展,较大规模地改变了我国工业布局,改变了三线地区比较落后的局面。

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

请前往非钒钛度观看!

新闻多看点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李可

审核:梁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