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从业者容易忽视的几个致命风险

2019-09-06   户外运动平台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驴友”摔伤、失踪的新闻出现。

网友指责“驴友作死”,浪费纳税人的钱;拥有丰富户外经验的“驴友”声讨这些毫无经验的“伪驴友”没有基本的户外经验就贸然行事;更多的人则将矛头指向组织方······

一方面,人们谈及危险,唯恐躲之不及,另一方面,又对户外运动趋之若鹜,爱之不及。

横亘在中间的是安全问题,这已成为户外运动能否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究竟是户外行业的“风险很大”?还是另有隐情?

案例分析

案例一:2019年7月21日江西事件

7月21日,由几个户外群组织的,252人,另自驾游3辆小客车17人和4辆越野车14人,共计283人,分别通过微信群等自发组织到靖安县高湖镇西头村吕阳洞沿河进行户外徒步运动。14时许,西头村局部暴雨,突发山洪溪水上涨,户外人员遇险被困。其中户外群252人有53人失联,自驾游4辆越野车14人和3辆小客车17人失联,最终四人遇难!

导致事故发生的天气因素,看似不可控,但是真的不可控吗?

其实在出发前,天气预报已经给出当地周日雷雨的预警,并在出发时,有村民指出今天不要上山。

在有先前信息的情况下,进山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核心在于组织者及参与者并不能很好地认知此天气下的此项活动,到底会带来多大的安全隐患,对此存在侥幸心理。

案例二:2011年7月22日厦门事件

李某某(化名)参加了厦门某公司组织的夏令营活动,该夏令营为封闭式夏令营,7月27日开始有腹痛、吃不下饭、拉不出大便等症状,活动组织方直到7月31日才将李某某(化名)送医救治;而厦门某医院在为其治疗时,诊断为中暑,2011年7月31日下午5时左右,李某某(化名)发生严重腹痛、倒地抽搐等症状,厦门某公司将李某某(化名)送往厦门市第一医院抢救,抢救未果,李某某死亡。

公鉴《法医学**检验鉴定书》,鉴定结论为“李某某(化名)系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穿孔导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中毒休克死亡”。于是,家属把封闭式夏令营的主办方公司以及为儿子第一次看病的医院告上法庭。

法院最终判定:死亡赔偿金671300元,丧葬费20142元,亲属处理丧葬期间的误工费6658.6元,精神损害抚慰金80000元,共计778100.6元。厦门某公司承担75%责任,某医院承担25%责任。

死亡事故发生的原因也正是法院判定的依据:

厦门某公司在李某某(化名)发病初期没有被及时注意并送医就诊,厦门某医院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诊疗过失,厦门某阶公司将李某某(化名)就医完送回营地后又未尽合理管理义务,是导致其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穿孔时未能及时就诊,病情恶化,最终因感染性中毒性休克而死亡的构成因素。

团队成员出现任何问题,无论大小,应予以高度重视,及时送往正规医院治疗,另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配备专业的救护人员,完善领队,教练,导师的培训,做好安全保障义务。

由此可以看出,事故率群体大多偏向自行组织活动的群体,有部分是“AA制”户外群、俱乐部等,这里并无贬义,只是作为自行活动组织者,应当具备丰富的户外经验、野外生存能力、户外救援能力等,需要在出现危险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去指导参与群体。

一个客观事实是,我国的户外运动起步较晚,大众认知还不够,很多人认为户外运动和传统旅游没什么区别,也不需要有什么基础和准备。

而国内很多商业户外组织者的户外经验、救援经验和医护经验尚且欠缺。另外,

从业“门槛”过低、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行业政策缺失等,也是出现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致命风险

笔者通过研究多项事故案例,总结出事故发生的致命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无户外运动经验,未参加任何基础知识培训,遇到事故无法自救;

2.盲目自信,总觉得没什么难度,不会留意身边潜在的危险;

3.无装备意识,大部分户外运动都非常考验装备的专业及好坏,比如攀岩,溯溪,登山等等,装备出问题的后果非常严重;

4.对目的地不熟悉,如果自己对于这条线路没有做好充分的调查和研究,盲目参加会有潜在隐患;

5.参加户外运动不循序渐进,直接参与高强度的活动。

户外事故的发生原因除了主观因素外,还有一部分因素是客观的,诸如天气变化、自然灾害等。数据显示山洪、天气骤变、落石等客观因素是造成户外运动事故的重要原因。

案例三:鳌太穿越线路,知名户外徒步线路,却成为知名户外死亡线路,最终只能全面禁止鳌太线路!

鳌太泪训:不要为省钱和虚荣而枉送性命

2001年7月,1名驴友失足摔落悬崖遇难;

2002年5月,上海驴友只身穿越,遭遇暴风雪失踪;

2008年6月,西安驴友在走失,至今下落不明;

2010年1月,西安驴友走失,杳无音信;

2011年4月,陕西一领队因肺水肿抢救无效去世;

2012年8月,西安1名驴友遇难;

2012年9月,北京1人驴友中途走失;

2012年11月,在导航架附近3人因高原反应和失温死亡;

2013年6月,1名驴友在九层石海遇难;

2013年6月,湖北1名驴友在飞机梁附近失踪;

2013年9月,杨某遭遇大雾降温,在金字塔附近遇难;

2014年7月,青岛驴友在拔仙台附近走失,至今未找到;

2014年9月,井冈山1名驴友遇雨失温遇难;

2015年9月,1名驴友在2800营地失去生命;

2015年12月,甘肃和山西的2名网友穿越秦岭时失联;

2017年5月,云南3名驴友遇难,包含一名女性驴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