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就是鼓励他“熬下去”

2019-09-26   魔鬼销售学

当一个人正在经历苦难和痛苦时,我们对其最常规的安慰,往往就是鼓励他熬下去,坚持住了。

有点文化的,可能还会将《孟子》里的一段名言给搬出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不少人在说到“空乏其身”这里时往往就说不下去了,因为后面的内容并不记得,不过这也无伤大雅,意思到了就行,且听的人也未必能听进去。

总之,劝人“熬下去”这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最常干的事,一来站着说话不腰疼;二来也没什么本事说出真正有建设性的话。

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道理自然是对的,那些能成为人中龙凤的人,大多都经历过至黑至暗的时刻,有过辛酸的过往。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吃的苦越多,在苦难中熬得越久、越狠,就一定能熬出头,能苦尽甘来。

在别人遇到问题时,一味地劝其“熬下去”,这其实是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因为看似很有道理,其实往往是在误人。

“熬”这个字是有点学问的。


01

熬,不是逆来顺受,不是妥协

朋友宁姐曾讲过这么一件事:

某日周末的下午,宁姐的一个闺蜜突然打电话给她,没说两句就哭了起来,原来是被老公家暴了。

后来,她开车去了这位闺蜜家,见她鼻青脸肿的样子,甚是心疼。那天晚上,俩人在宁姐的公寓里聊了一宿。

值得一提的是,宁姐的这位闺蜜并不是第一次被老公家暴了,但碍于家丑不外扬,这件事只有家里的亲戚知道。

第一次被打,她跑回娘家,住了两天,老公去带,她闭门不见。

她的母亲开导她,闺女啊,夫妻过日子哪有不磕磕绊绊的,有些事忍一忍就过去了。

后来,有年长的亲戚也来劝,你都结婚了,还想怎么样,看看孩子吧,熬过去就好了。

就这样,她跟着老公又回去了。

从那以后,断断续续有过几次,她没有再回家,因为她知道父母并不想丢这个人。

婆婆安慰她,这小畜生(指她老公)就是脾气急,和他爸一副德行,你就忍忍吧,谁让你是女人呢,你看我这么多年不也熬过来了。

顺便说一句:宁姐这闺蜜有了孩子以后,婆婆就搬来同住了。

宁姐说,之前从未听她说起过这些事,那天听到她讲这些,我真的气得浑身发抖,让她赶紧离婚算了,这样的生活,我不懂熬着有什么意义,难道等着被打死吗?

也正因为听了宁姐讲这件事以后,我开始反思“熬”的意义。

我们总是习惯建议别人“熬下去”、“撑住了”,包括我们自己也受这样的思维驱使。

在遇到困境时,我们想过要改变,想要如何走出去,但后来往往还是选择了保持现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而这正是很多人对“熬”的一种认知误区。


对于不少人而言,所谓“熬下去”,其实就是逆来顺受,选择了妥协,放弃了抵抗和挣扎。

我和不少读者聊过工作方面的问题,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就是如此,明明备受煎熬,很想改变,但当你真正让他做出改变时,往往又打起了退堂鼓。

在目前所处的泥潭里,他们时而心存希望,期待自己能熬出头,时而又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

很多人都是这么被废掉的,而这也是当下不少人迷茫、焦虑的一大原因。

02

熬,是厚积薄发,是奋起努力

那么,什么才是“熬下去”最正确的打开方式呢?

我认为,有两个前提:

1. 这件事值得你坚持下去;

2. 你得奋起努力,为日后的爆发蓄力;

换言之,真正的“熬下去”,其实就是在正确的事情上坚持下去,不放弃,不妥协,奋起努力。

只有这样的坚持,最后所呈现出来的结果,往往才可能是苦尽甘来,枯木逢春。

关于奋斗和吃苦,提两点小建议:

1. 思考坚持的意义,别失去原则和理智

俗话说,死得其所,夫复何恨。

在坚持这件事上也是如此,熬,也要熬得有价值,有意义,有方法。

有些坚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有些事,是不能妥协的;有些困扰不解决,你就得一直备受其煎熬。

时日久了,最后只会彻底吞噬你,以至于不少人熬着熬着就没了。


所以,不要盲目感谢苦难,也不要遇到问题就想要坚持下去,先停下来思考思考,是否有坚持的必要,是否值得。

这能最大避免无效努力的悲剧发生,也能避免一些人在忙碌和痛苦中荒废掉自己。

有些读者不理解,为什么我总是强调“独立思考”、“思维认知”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因为听起来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今天这个话题,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你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认知,看待一些问题能有辩证思考的能力,那么你就会少走一些弯路,不至于在没有意义的人和事上苦苦挣扎。

2. 面对苦难,不感谢,不畏惧

我是一个比较实际的人,我很少感谢苦难,虽然痛苦往往能让人成长得比较快,但我认为痛苦就是痛苦,不值得去歌颂。

我理想中到达终点的方式,就是一跤都不摔,一路顺风顺水,不用在煎熬中度过。

可现实总是比较残酷的,你想到达终点,往往就是会给你设置很多的关卡和障碍,会有各种坑。

但是,我也不畏惧这样的挑战和苦难,我不想煎熬,可我也不怕煎熬。

我认为,在面对生命中遇到的人和事上,我们应该保持这样的态度,客观且勇敢。

余生很长,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请你带着勇气上路,保持头脑清醒,如此才能真正不辜负生命。

这样的“熬下去”才值得推崇。


作者简介:哈叔,青年畅销书作家,著有《决定你成功的不是情商,是逆商》,擅长用历史解构职场,文字接地气,简练精辟,深受当代年轻职场人的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