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座千年古刹临热闹的紫阳街,与佛教渊源颇深,为何鲜少人至

2019-07-24   乍暖

虽说出行于我而言,已是常态。但是依旧有一大票的城市未曾涉足,比如:临海。

因杨梅的缘故,去到了临海,吃了这个北方难吃到的水果,还一并去了台州府城墙和紫阳古街。下午时分,走在紫阳街上,被那些时光之中的屋檐和木窗吸引,街边是叫卖着的小吃摊位,一瞬间我似乎感知到了它的魅力之处。

紫阳古街,是热闹的。

游人欢笑着来来往往、商铺门口的旗子随着微风摇摇晃晃,日光倾斜,这一切看来都是旅游景点的样子。

紫阳古街,是寂静的。

暮色渐浓,石板路上的欢笑声渐渐没了影踪;店铺前断断续续亮着的灯下,是闲聊亦或打牌的老人;那些沉浸在时光的老屋开始诉说着过往,若你静下心来,是可以听得懂的。

紫阳古街的沉静,还有龙兴寺的一份。

龙兴寺坐落于紫阳街旁、灵江之畔、巾子山麓,一座千年古寺,真的是鲜少人至。热闹的紫阳街,更显龙兴寺的落寞,或者来紫阳街的大都是年轻人吧,他们对于寺院的关注度并没有那么高,也便冷落了;亦或者对于外来的游人而言,这龙兴寺的名气不及紫阳街,也便无人问津。

其实,我也只是被寺院外写着“神龙古刹”的牌坊吸引,才发现一座寺院于此,走入城墙之内远远的便看见这院种还屹立着一座塔,这塔名为“千佛塔”,是浙江仅存的二座元塔之一,了解之后才知这塔也是中国古塔中的精品和一绝呢。

于台州府城的人民而言,这龙兴寺是是千百年来求神拜佛的首选,大多数人知道龙兴寺年代久远,但对于它经历了怎么风雨变迁,知晓的人并不多。

推开时光的门扉,走近始建于唐神龙元年间的龙兴寺,初名“神龙寺”,这该是那寺外牌坊上写着“神龙古刹”的有来吧。时代变迁,它也被几经摧毁、再重建修缮,终于在1998年,寺庙在旧址上重建进行全面恢复,一座仿唐建筑风格的寺院,正式恢复寺名为“龙兴寺”。

龙兴寺可谓是台州的官寺和首寺,更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重要发祥地,在中日佛教交流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走近龙兴寺院中,仔细的你可以看见一块碑,上面镌刻着"日本国传教大师最澄受戒灵迹"。由此可见,著名的唐僧鉴真本人及其弟子思托曾驻锡于此。

关于龙兴寺与日本的佛教文化交流最早可追溯到唐代。

唐天宝三年,鉴真大师第四次东渡,在黄岩禅林寺被扣,东渡队伍也被强行解散。大师高足、名僧思托就在那时留居龙兴寺,成为龙兴寺高僧。天宝七年,鉴真大师准备第五次东渡日本,思托应召赶赴扬州,可惜渡洋再次失败,遂又回到了龙兴寺。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天宝十三年,思托随鉴真东渡成功。

到了日本后,思托等人广传道义,揭开了临海与日本佛教文化交流的序幕,龙兴寺也因为思托而名扬日本。思托到达日本之后,始终追随鉴真,除受戒、讲律之外,还积极参与造寺、写经和雕塑佛像等佛事活动。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大师入唐求法,就是受到了思托传播的天台教义的影响。

关于宗教,似乎国界不再成为屏障,历史与过往教人懂得包容和大度……

龙兴寺的佛教之重,让人不可忽略的便是那寺中的千佛塔。此塔又名多宝塔,站在寺院外便可看见直耸的塔,它始建于唐天宝三年,现存的塔身是元大德三年(1299年)重建。它是楼阁式砖木的混合结构,六面七层,中空,每层一门,二层至七层除一门外,面面有龛,每面都是模压烧制的佛像砖贴面,共有佛像1003躯,故名千佛塔。

登佛塔,才能真正的近身于这时光的魅力……佛塔的建筑手法采用各层平座、石板出跳,可谓是颇为罕见,而比例准确、造型优美的塔砖佛像,更是这多宝塔的荣光体现。而佛像造像头大身小,颈部较短,躯干挺拔,健劲有力度,莲座较低矮,呈大梯形,莲瓣多宽肥,朴素无纹,神情祥和,叫人安定。趋近观摩,七百年时光的雕刻,风雨霜电的刻划,早已写就了“荧光列宿,满月丽天”的图景。

一半是沉静的龙兴寺,一半是热闹的紫阳街。

待了三日之久的我,似乎被这种冲击打破了初相见的感觉。无论是游人如织的古街还是鲜少人至的龙兴寺,似乎都是我这一趟出行必相遇的经历。每一次归来,总会留下时间来思考,我更偏爱什么……这一次却是让我两两都不想舍,也罢,这该是包容与尝试的融合吧。

你若是去了临海,去了紫阳古街,不妨踏入那龙兴寺中,感受下时光的力量和包容的魅力吧。

【关于作者丨乍暖】

(自媒体作者 · 旅行达人)

一个想要从南走到北、再从东走到西的我、一个想要撒一点野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