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学代数暴力吊打老师,两天攻破世界性难题优雅斩获数学大奖

2019-11-20   超级数学建模

你不用上课

你自学就好了

超模君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放鸭娃”自学成才的故事——世界著名数学家张寿武。

天赋异禀,立志要当数学家

1962年,张寿武出生在安徽和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境比较贫困,张寿武4、5岁的时候就开始帮父亲打下手了,既能下河抓鱼,也能去田里放鸭。

在放鸭之余,张寿武很快便展现了他的数学天赋,“小学一二年级时,我就知道自己算东西比别人快”,张寿武如今回忆道。

张寿武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父亲。

爸爸每天捕鱼回来,总会让张寿武算这鱼多少钱一斤,这让张寿武一直对口算感到很神奇!

在父亲的影响下,张寿武悄悄的树立了未来的目标:长大后要成为数学家!

7岁那一年,张寿武满怀期待的来到村里的小学报名上学,心想着终于不用放鸭了。

没想到只上了两天课,连数学老师的脸都没认清,就被父母带回家了,“读书的事可以再缓缓,但弟弟妹妹的年纪还小,我们又得挣钱养家......”

一年后张寿武看着弟弟妹妹一天天长大,心想着终于可以安心去上学了!

没想到去报名后没几天,又被叫了回来。这次不是照顾弟妹,而是放鸭子!

就这样,张寿武整整放了一个学期的鸭,直到期末考试前夕母亲冷不丁来一句,“要不去考个试?”

张寿武一脸懵逼:“什么?我都没上过两天学,能考得过吗?”

“不就是一场考试吗?我给你辅导一下,准能考过!”,哥哥听闻弟弟有难,飞奔而来。在哥哥的帮助下,张寿武临时抱了一波佛脚,居然真的通过了这次考试。

对于这次考试的“大难不死”,张寿武并没有在意,非但没有多去学校上课,反倒变本加厉,“考试这么容易,看来不去学校上课,在家自学也是可以的嘛。”

不循常规,偏爱数学

上了初中,张寿武便养成了自学的习惯,放鸭之余就在田埂上专研数学。哥哥借给他的那几本关于几何和代数学的书,不到一年就拿下了,“这初中的书有点简单,要不还是找老师借点高中的吧。”

但由于张寿武经常不去上课,很多老师并不是很待见他,唯独物理老师对他的数学天赋赞叹不绝,“这几本书你拿回去自己看吧。”

就这样,张寿武在田埂上自由的度过了初中的前两年。

转眼到了初三,由于那时刚刚开始正式中考,不再是通过推荐升学,所以张寿武必须要回到学校里正规的学习。最后,张寿武成为了考上和县一中(县里最好的高中)的5个人之一。

上了高中,张寿武就不用去放鸭了,终于可以在留在学校里好好念书了,然而,张寿武却觉得正规念书无趣极了:“以前念书是想念什么就念什么,但到高中后念书就是为了高考。”

于是,张寿武又叫哥哥托人借来几本大学数学书,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张寿武运用自学到的微积分知识,做出了其中一道难题。老师批改到他卷子时,发现他的答案是对的,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批改。只好让他自己改了,还对张寿武说:“你大概不用上数学课了。”

当时大家都觉得张寿武肯定是个理科状元的料,但没想到他上来就翻车了。

1980年,张寿武参加了高考,很不幸,他最擅长的数学考砸了!(数学天才也有考砸的时候?!)

据说是因为他早餐吃多了,考试的时候昏昏欲睡,把题目看错了,整整丢了20分,最后得了79分。

即使附加题全做对了,但因为正式分数不满80分,附加题的分数就不能算。

搞笑的是,张寿武“完全不懂”的化学却考了96分的高分,最后还被录取到中山大学化学系!

张寿武没做过一个化学实验,仅仅花了一个星期背化学,就取得如此高分,天赋实在令人羡慕!

于是张寿武心里打起了小算盘......

新生入学体检的时候,张寿武不断恳求护士将他的体检报告写成色盲,以便他被化学系“抛弃”。

但问题又来了,张寿武的高考数学成绩,按理来说,根本无缘数学系,但俗话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张寿武二话不说,拿着高考卷子找教授一顿解释求情,最后才得以破格转到数学系。

与老师“角色互换”

在别人看来,张寿武在化学系都耽误了半个学期,又突然转到数学系,课程进度肯定跟不上。

但张寿武丝毫不慌,因为老师给了他一个独家“特权”:只要你能够通过考试,不来上课也行!

起初,老师的目的只是为了激励张寿武,让他赶上大家的进度,但让老师万万没想到的是,最后竟然让他名正言顺的逃起了课,甚至还和老师们做了角色互换:

由于张寿武之前自学过抽象代数,却没有学过线性代数,所以,在大学第一次高等代数考试中,他只会做比较抽象的那些题。

如此独特的张寿武成功地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因为这位老师很喜欢抽象代数,却学不会。


于是这位老师就给了张寿武一本抽象代数的书,让张寿武学会后,给老师们做报告、讲课。(几位教授也来听张寿武上课)

渐渐地,就发展成教授们遇到哪个不会的问题时,就先让张寿武去学,学会之后再给他们讲解。后来,张寿武的“学生”已经发展到了近20位,不仅是数学系的老师,甚至还有来中山大学做培训的老师也慕名而来!

但让这些远道而来的老师没有想到的是,台上的这个学生,竟然在多年之后成为了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一个从小在田埂上自学的放鸭娃,居然成为了世界上著名的数学家?

其实关于数学家的数学趣事,不只是“乌鸡变凤凰”的张寿武,还有与疾病和命运抗争的华罗庚、敢于质疑上帝的欧拉等等。。。

看了这本书后超模君才明白,原来枯燥的数学问题和数学史、平淡的数学家生涯,也可以这么有趣!

对于自己“丰富有趣”的大学生活,张寿武也表示十分满意:“大学阶段我很高兴,一直是在宽松的环境中自学,与老师作交流。在大学,我最大的收获是能够将学习过的数学讲出来,数学和语言统一起来了。”

赴美深造,惊艳世界

1983年,张寿武提前一年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师从王元院士。

王元

后来又经华罗庚、王元、陈省身的推荐,张寿武去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

在美国读博期间,张寿武还跟着德国数学家法尔廷斯(Faltings)在普林斯顿学习了一年。

1986年度菲尔兹奖获得者法尔廷斯

1991年,张寿武回到哥伦比亚大学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法尔廷斯也破天荒出现在答辩现场,这让整个数学系都为之震惊,因为有时系里请他作报告他也不一定会来。

而在答辩结束后,这位高冷的数学家对张寿武的博士论文评价颇高:“这是11年来,数学界最好的博士论文。

博士毕业后,多家顶级学府(哈佛、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等)向他投来橄榄枝,他最后选择追随法尔廷斯,回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中心继续研究。

1996年,张寿武接受了哥德菲尔德(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主任)的邀请,回到哥伦比亚大学,并于两年后获聘为终身教授。

那一年,张寿武决定回到哥伦比亚大学,但发现自己租不起房子,看中了一套房子也买不起。哥德费尔德知道之后,便询问张寿武还差多少钱,并跟他要了账户存款数。没想到,哥德菲尔德当天下午就直接去找哥大的校长,拿回了一张支票给张寿武。

两天后,他用学校给的首付款买下了心仪的房子,而就在那买房子的那两天,他证明了世界性的难题——波戈莫洛夫(Bogomolov)猜想。

第二年,张寿武受邀在柏林世界数学大会上作了长达45分钟的关于波戈莫洛夫猜想的报告,同年,他获得了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最高奖、被誉为“华人菲尔兹奖”的晨兴数学奖

2001年,张寿武先后在《数学年报》以及《亚洲数学期刊》发表了关于格罗斯-乍基亚-张(Gross-Zagier-Zhang)公式的重要研究论文(压缩后仍然有120页)。这些都是国际数学领域一流的研究成果。

对于想致力于从事数学学科研究的学生,张寿武建议,学好数学就要“想大问题,要对问题本身感兴趣”。

“我觉得数学最妙的地方是:正确是基于简单的理由,而不是复杂的理由。数学与科学和文学一样,能够留下来的东西都是最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