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金价的涨跌和美国经济数据的好坏呈负相关。一方面当数据表现靓丽证明美国经济发展良好,有利于美元指数,国际黄金是以美元计价,当美元指数上涨时金价下跌;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发展良好则会促使投资情绪升温,利率提升,变相增加黄金持有成本;此外资金也会流向高收益的股市,投资者对黄金的关注度下降。
上周四美国公布6月非农数据,数据显示美国6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新增480万,创历史新高,远超预期的300万和前值增269.9万;6月失业率11.1%,连续第二个月回落,同样好于预期的12.5%,和前值13.3%。
无论从失业率还是新增就业人口来看,这次非农数据的表现可以说是极为亮眼。令人诧异的是数据公布后,金价在下跌了十多美金后迅速反弹,7月2日当天金价最终收涨。 那么黄金为什么却无惧非农打压?
黄金兼具商品和货币属性,那么决定黄金价格走势的是其商品属性还是货币属性,又有那些因素会影响黄金价格的波动。实物黄金的需求主要来自四个方面,饰品、科技、投资和央行购买。我们可以将这四个方面概括为两个类型的需求,饰品和科技用金对应的是消费需求,反映了黄金的商品属性;投资和央行购买对应的是投资需求,反映了黄金的货币属性。
从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2010年到2019年的黄金供需数据来看,黄金历年的消费需求占总需求的53%~68%之间,也就是实物黄金的消费需求占黄金总需求的大头,投资需求占总需求的小头。通过相关性分析实物黄金消费需求和金价的相关系数是-0.12,可以说过去十年黄金消费需求和金价的涨跌几乎没什么关系。
经计算,实物黄金的投资需求和金价的相关系为0.67。经过对比可以发现黄金的投资需求虽然占总实物需求的比值较小,却与黄金价格的正相关性较高,说明黄金的货币属性是主导黄金价格变动的重要成分。
那么黄金供给和金价的关系呢?实物黄金的供给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矿山开采,二是旧金回收。经过计算,过去十年金价和实物黄金供给的相关性为0.05。可以说实物黄金供给的多少对金价基本没有任何影响,这点很容易理解。首先黄金的开采成本由技术手段和矿山品位决定,技术手段更新慢,矿山品位不会变,所以黄金的开采成本短期内基本不变。
当金价上涨时金矿开采加速自会平抑价格;由于黄金密度大,不变质,可以随时变现,存储成本低,当金价下跌时金矿企业也不会因库存积压急于变现而低价出售,因此金价的涨跌对供给影响不大。同时金矿企业遍布全球,基本不存在为了拉升黄金价格,集体减少实物黄金供给的情况。此外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目前已开采出的黄金总量是19.76万吨,未开采的地下储存量是5.4万吨。已开采出的黄金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即使金矿企业联手紧缩黄金供给,也无法避免人们因金价上涨出售手中旧金。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金价的涨跌和实物黄金的供给关系不大;第二金价的涨跌与实物黄金的投资需求关系大一些。
还有一个数据比较值得关注,2019年COMEX期货黄金日均交易量是484.7亿美元,按照一年252个交易日估算,2019年的总交易量就是12.2万亿美元。2019年黄金的总需求是4368.3吨,按照当年最高价1557美元/盎司计算,黄金总需求为2186.7亿美元。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知实物黄金的需求量远小于COMEX期货黄金的交易量,这还不包括其他国家的场内黄金交易市场和OTC黄金市场。这些黄金交易很少涉及实物黄金的交割,只是不同以黄金为标的的合约买卖,俗称炒黄金。
经过较长时间段的数据追踪可以发现,直接影响黄金价格波动的就是投机者的交易行为。
由于黄金的局限性,例如产量远远跟不上经济增长速度,近代社会黄金退出货币体系,主流货币改为国家赋权的主权信用国币。
虽然黄金退出货币体系,但黄金的货币属性仍在。投机者买卖黄金都是基于主权信用货币的两个弱点,一是经济衰退或地缘政治危机上升时,主权货币可能短时间内迅速贬值,在这个场景中我们说黄金能对抗风险;二是我们正处于信用货币扩张和债务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下,在这个模式下通货膨胀如影随形,主权信用货币的购买力势必不断贬值,在这个场景中我们说黄金能对抗通货膨胀。
7月2号非农数据虽然创下历史新高,但回顾今年1到6月非农就业数据,累加起来就业人口减少了1339.4万人。6月的非农就业数据只能证明就业从极低点恢复,但远远还没有恢复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上周美国疫情感染人数急剧上升,让投资者担心经济回复的速度可能更慢。在经济没有恢复之前盲目投资实体经济会让人血本无归,因此在避险情绪之下黄金备受青睐,7月2号美债收益率仍然在下跌,说明人们更倾向于避险资产。
此外受美联储无限量化宽松政策影响,目前美国银行体系内聚集着大量的流动性,M1存量规模巨大。当疫情被控制住之后,较低的利率会促使投资增加,导致通胀上升。从长远来看对抗通胀的这个属性会让黄金的牛市持续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