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工字不出头,但仍有一些牛人靠打工走上人生巅峰。香港商圈知名富豪李嘉诚可谓无人不晓,如此优秀的商界精英不论走到哪里,身边都会带上一个男人。
他就是霍建宁,忠心耿耿辅佐老东家几十年,干了不少丰功伟绩。他把打工当做一辈子的事业,也因打工获得全球最高薪总裁的殊荣。
据说,他的年薪将近1.24亿,每天随便说句话,动动脑,就有钞票流进口袋。可见,他一定有无人能敌的过人之处,才会得到李嘉诚赏识,成为香港最强“打工皇帝。”
年少时期,他是数一数二的学霸,父母对他期望极高,在教育方面绝不吝惜金钱,试图把他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大好青年。由于学习能力强,他提早修完各种课程,高中还没毕业就拿下美国圣约翰学府的入学通知书。后续又通过努力,前往澳洲名校攻读经济学,获取高级会计师资格证书。
回到香港,他海投简历,机缘巧合之下与一家英资商行的老总相识。老总见他谈吐不凡,能力出众,就把他推荐给求贤若渴的李嘉诚。有了贵人相助,他成功进入长江集团,以卓越的财务管理能力赢得李嘉诚的认可。
同时,他帮助李嘉诚成功收购英资商行,由此升任长实董事。身居高位,他也有野心,不过一切都以公司利益看齐,绝不做背后使坏的事情,这点也让李嘉诚格外欣赏。
尤其他极具责任心,常年待在办公室看文件,要不就经常在外地东奔西走谈客户,甚至在业务繁忙期,宁愿推迟婚期也不放过一笔大订单。当危机来临,他推行积极有效的策略,做了一系列改组、合并、收购的大动作,将经营状况扭亏为盈。
并把长实推向资本市场,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成为李嘉诚最信任的得力干将。
后来,李嘉诚看中通讯领域,但具体实施起来并非易事,还造成了亏损。而在他的建议下,李嘉诚果断收购了一家并不起眼的小型通讯公司。经过他的一番运作后,用户数量不断增长,在国际通讯市场中夺得一席之位。
随着业务的逐步推进,通讯公司的营利能力大为增强。见时机成熟,他立马赶往国外几大通讯巨头企业商谈卖公司一事,并亲自整理各项财务数据,制定出售计划,经过多日据理力争,促使一家实力雄厚的企业买下通讯公司,为李嘉诚赚到1600亿,创造了一段商界佳话。
更重要的是,他为人随和,跟李嘉诚性格互补。当年李嘉诚在自家超市率先调低生鲜食品价格时,外界对其进行强烈谴责,控诉垄断行为过于明显。
李嘉诚性情急躁,眼看就要发飙,他立马挺身而出,积极应对媒体采访,坦言公司在降价促销,不懂何为垄断。还有一次是香港地产大佬胡应湘兴建港珠澳大桥的行为侵犯到李嘉诚的利益。
身在异地的他得知此事愤怒之极,赶忙召开电话会议,以充分理由发起反驳,当众批评胡应湘不要太过分。这么一闹,局势果然有所好转,最大限度维护了李嘉诚的利益。
做为公司的重要员工,他总能提出李嘉诚满意的发展方案,也能时刻保持创新状态,曾大胆把2G转为3G业务,提升了公司核心竞争力。并建立绝无仅有的独立停车场,从中获取大量资本。
还首创轮船式购物中心,打造香港最独特的商业模式。面对机会,他从不退缩,即使过程曲折,也要争取一线生机。当别人都在犹豫不决,瞻前顾后时,他把握时机在国外投资港口、能源等多元化领域,为公司带来巨额利润。
也正是因为他活络的思维方式,使得企业面貌焕然一新,深得李嘉诚赞赏。
当然,他也是个优秀的管理者,时常鼓励员工勇于展现才能,带动团队打起精神,全身心迎接挑战。他也绝不滥用职权,私自为亲属谋福利,始终将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
当然,李嘉诚也不会亏待一个人才,每年给他开出的工资比自己儿子的薪水都要高。这个工着实打的很成功,帮他迅速实现财务自由,并开始迷恋上投资豪宅,拿下香港多个独具特色的老宅,在房产界占据重要地位。
同时,他也不忘承担社会责任,愿意在公益事业中贡献一份力量。而他和李嘉诚相得益彰的上下级关系,也成为很多企业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