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活佛”,不是“活着的佛”,而是藏语“朱古 སྤྲུལ་སྐུ”,即“化身”的意思。
活佛转世制度最早始于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该派创始人为都松钦巴(1110~1193)。 活佛转世的渊源与该派重要人物噶玛拔希(1204~1283)有关。1283年噶玛拔希在西藏楚布寺圆寂。1284年攘琼多吉在日喀则贡塘地方出生。1288年攘琼多吉被迎请到楚布寺,由邬坚巴·仁钦贝主持认定为噶玛拔希的转世,给他授戒,并把噶玛拔希的秘密名号“攘琼多吉”赐给他。这样, 攘琼多吉成为藏传佛教历史上第一位被认定的转世活佛,从此开创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
(左图)攘琼多吉铜鎏金像(15世纪)。楚翘摄于“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专题展”
(右图)1406年,明朝永乐皇帝召见第五世噶玛巴得银协巴到南京,次年封其为“大宝法王”(图册画像)。赵素红 摄
活佛转世实践之所以得到宗教界和社会认可,与中央政府的管理和关怀密不可分。
攘琼多吉在楚布寺坐床后,因元宪宗蒙哥曾赐给噶玛拔希一顶金边黑色法帽,故该转世系统被称为噶玛噶举黑帽系,该法帽遂成为该转世系统的标志和传世象征,该转世系统也具有了“皇权赐予”的意义。
攘琼多吉于1332年应召到大都(今北京)拜见皇帝并传法,1333年元顺帝封其为“圆通佛法性空噶玛巴”封号;第二年又封其为“晓悟一切空性噶玛佛”,并赐敕书、国师印等。通过封赐,其转世活佛合法身份和合法地位得到元中央政府确认,其“噶玛巴”名号也经中央政府封赐得以使用传承,活佛转世也由民间自发性而被赋予法理意义具有了合法性,也才得以合法真正形成制度,并由此推动了活佛转世制度的发展。
西藏楚布寺。李卉提供
1406年,永乐皇帝召第五世噶玛巴得银协巴到南京,并于次年封其为“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简称“大宝法王”, 这是明代中央政府封赐藏传佛教僧侣的最高封号,从此“大宝法王”成为历世噶玛巴活佛的专有尊称。
本期内容节选于《活佛转世的义理和实践》,作者:李德成,文章刊登于《中国西藏》杂志2020年第3期。
该文版权归中国西藏信息中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该作品。
策划:孔夏
对白旁白:任晓辉 丛振斌
手绘:郝蕊
录音:楚翘
音频制作:孔萨卓玛
责 编丨杨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