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抖音粉丝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

2020-05-30     紫山依然

原标题:抖音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抖音粉丝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

大家好!我是依然,相信大家都知道,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流量=金钱,粉丝经济就是把粉丝圈起来,最大化的利用这些客源,并实现营销与转化,那么,现在粉丝经济的现状是怎么样的呢?可预见的发展趋势又是那些呢?

“俩微”的流量为什么会减少,阔客成本越来越高又该如何?

用我曾经在《爱丽丝梦游仙境》看过的一句话来讲,“在我们这个地方,你必须不停的奔跑才能留在原地。”我认为这句话正好可以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注脚!互联网时代瞬息万变,转眼就要迎来5G时代了,做流量阔客的我们如果不一直奔跑的话,就会被互联网远远的甩在后面,就连留在原地的机会都会没有。

近几年,随着“双微”流量的消失,越来越多的新媒体人陷入一种焦患的状态之中。新的流量洼地在哪里?如何才能重新引起用户的关注?这是每个人心中的疑问。2018年6月20日,微信推出了6.7.0版本。在这次改版之后,用户可以在微信看到所有已订阅的公众号推送的内容。也就是说,当公众号文章在推送出去-段时间以后,只要用户刷新-下,那么较早发布的公众号内容会马上被用户关注的其他公众号内容顶下去。这种类“信息流”的模式直接影响了公众号打开率,因为,微信新版本中用户能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查看所有公众号发布的新推文,而不再有未读消息提示,不同量级的账号,拥有同样的流量,文章的打开阅读或直接忽略,完全取决于用户的兴趣。同时,微信新版本还简化了公众号“取消关注”的步骤,内容不具备一定竞争力的账号,将直接面临被用户取消关注的风险。

在微信新版本发布以后,当月《中国微信500强月报》数据显示,500 强账号的运营指标全面下滑,其中用户点赞的数据降幅十分明显,不过大幅下降的账号以位于末端的500强账号为主。其中,百度指数大于 900的500强账号,单篇点赞数虽有增帽,但不算明显,仅占13.7%。 单篇阅读数的增幅则较为惨淡,只有0.7%。而百度指数小于00的500强账号,单篇点赞数和单篇阅读数环比则均有下降,分别是38 4%和3%。与此同时,6月间读数达全10万以上的阵营锐减了6席,50强门槛指数也较5月下降了3.3%。可见。微信公众号平台最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剩下的只是在苦苦经营买了。

2016 年微信公众号打开奉为1.7%; 2017年微信公众号打开奉下滑到4.2年,连5保都不到,2018年微情公众号的打开事连3%都不到,仅有219。微信公众号的打开本连年下降, 直接反映了一个现象一文 章的阅读量在降低3%的打开本,也就是说。每100个人中只有3个人点开了文章,而且这3个人还不一定都看完了文章,拉到底部点击了广告。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去写的文章和做的广告没有几个人看。花的钱都打水漂了。

尽管目前最新版的微信新增了“看一 看” 功能,好友点赞过的文章能被其他用户到.这在很大程度上唤回了部分用户对公众号的关注,但也只能说是流量消失以后的一个计谋。

微信公众号已经这样了,微博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原因如下:

1)审美疲劳。

阅读量在下降。尽管“双微”运营人员挖空了心思,不断优化内容和运营,但客源却还在不断地流失。主要是因为同质化内容太多了,客户产生了审美疲劳。就像买衣服样,这家店与那家店卖的衣服风格相似、款式相同,而且自己已经有类似的衣服了,如果没有让自己惊艳或设计感很强的衣服,那就不会在这家店铺消费了。

(2) 微信、微博的“自然生态”被破坏。

拿微信朋友圈举个例子,腾讯最早给微信朋友圈的定性是“分享生活点滴”,后来随着微商的出现和发展壮大,微信朋友圈的定性就变成了“分享点滴生活”。从字字面上看,两个词差别不大,也就是顺序调换了而已,感兴趣的文章等,彰显自己的人格点滴”,就是指分享生活中的大小事务、点点滴滴、点小趣事后, 剩下的大部分都是魅力。而“分享点滴生活”,就是指在分享生活的分享广告、集赞等内容了。

以前、常型类阳牛皮面的厂告是站在电线杆上的,现在这些广告款“的”在新一个人的微信朋友圈里。当分享生活的领域变为打广“告的阵地,谁还有兴趣刷朋友圈呢?相比起来,微博“贴”的广告可能稍覆少些,至少发的文章还有还有人点击,至于效果,则是雷声大雨点小。

(3) 未卜先知提前破局

其实,做流量的人都知道句话: “没有永恒的流量池,只有不变的人性。”与其等待平台成熟,再去研资全做最没风险的生意,不如基于预判,提前低成本布局、低成本试错。

如何预判一个行业的兴囊?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人在哪,流量就在哪。”当各种培训机构不断推广某个新兴行业的课程时,一般可以判断这个新兴行业处于以下两个阶段:是这个行业刚刚兴起, 那些渴望入局而没有门道的人有这样的需求, 培训课程的出现,恰好能够帮助这些人抢占先机、取得一定的成就;二是这个行业快要衰退,但通过该行业获得红利的入局者不舍得放弃现有的成果,想要做垂死挣扎或是转型升级,思付破局之道。利用这种方式进行简单分析,其实很容易发现未来哪些行业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dAQZ3IBfGB4SiUwlum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