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国:神秘的“气”

2019-10-22     漾太极

学太极,上漾太极!点击右上角处“关注”,关注我们!

“气”之辨

在国人心目中,“气”是一个极为神秘的名词,而随后和“功”组合在一起,便成了“气功”,一度成为热捧,在80年代也产生和缔造了许多半真半假的神话。后来随着健身气功的推广,大众才对气功有了一个客观而清晰的认识。

毋庸置疑,“气”是中国传统语境中表达能量的一种方式,虽然这种神秘的能量看不见,摸不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它是必然存在的,而且是在我们的肉体和生命空间之中。

按照中医的理论,“气”和“血”是紧密关联的,也就是贯穿我们生命的两个通道,一旦堵塞或淤积不畅,身体便会出问题。故而有许多养生的方法都是调气血,通过导引、吐纳和调息来促使气血的畅通,从而达到强身养生的效果。

在武术中,“气”亦是十分关键。

传统武术讲“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说的就是要有“气”的训练,而“气”又和“力”密不可分,所以有“力气”和“气力”的讲究。

当然传统武术的很多流派都有一套系统而严密的气息训练方法,例如劈挂的“沉肩按气”,八极的“擤气”,蔡龙云先生在华拳的演练中提到的“提、托、聚、沉”,都是关乎气息训练,因为气息和招法、劲力还有神意这些元素都是相互关联,从而使得演拳时有一股“气势”,而在格斗上亦有那种恰似越女所云的“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方能随心所欲,战无不胜。

前段时间和陈小旺先生聊天的时候,也谈到了“气”,我觉得太极拳、八卦掌和形意拳这几类“内家拳”中对气息的重视和体现尤为突出。而在行拳走架中亦能感受到气息的流动与蕴积,对于太极而言,则是在“行云流水”中修炼气血的“通达”与“顺畅”,而形意则是在收放和发放中把气息的聚合与爆裂演绎的淋漓尽致。

我们可能会好奇,一位习练太极或形意的老人,看似单薄或柔弱,却能在瞬间产生惊人的爆发力,松活抖弹,发放自如,极富震撼力和穿透力。

细细思之,这应该归功于长期盘拳走架所蕴积的一种“气”,从这个层面而言,就印证了我在30年前看到过的一本册子,当时科学家认为“气”是一种物质,一种能量,而绝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虚无缥缈。

聊天中,我谈到了自己的认识。

我一直觉得气实际上是一种能量,来自生命本身,是我们古人讲的那种“天人合一”,也就是人通过不断地与自然融合、默契还有彼此的感应共存,最终达到了一种圆融的状态,而这个过程“气”是须臾相伴的能量,维持、呵护我们的生命,甚至通过这种独特方式的修炼使得我们生命的自由度得以提升。

那么,无论佛家和道家的打坐还是瑜伽的冥想,皆是通过气息的调整来建立生命个体和自然或宇宙的链接,这个通道就是我们所说的“气”,因为“气”最能代表生命的存在和复苏。在这个美丽而充满诱惑的通道里,“气”是自由运行的,是无处不在的,是优美绽放在我们生命的时空里,俯仰辗转,让我们生命的维度和自由度在“圆融”的境界与美妙里达到了最完美的契合,而这里唯一的媒介即是“气”。

所以,我更认为,“气”是一个中国人生命时空里的能量交换系统,这种能量源来自自然和宇宙,甚至可以直接说是来自空气,即古人说的“天地之精华”,养成“浩然之气”。

讲“高维智慧”的时候,有朋友问我气的问题。

我说,气就是人处于高维时空对于自然能量的一种“汲取”和“吸收”与“接纳”,当然这是双向的,不是单一的索取,如此才是自然和生命的平衡。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气是一种高维生命中的能量,可以使得我们变得健康、强大,可以给予我们充沛的智慧与力量,当然亦有气势十足和中气充足的那种“英气逼人”,还有古人说的“胆气充盈”。

如此,便是获得了生命时空中的“气”,吸好了,足了,稳了,便有了我们所向往的一种境界——气定神闲。

作者简介

马文国(1970— )陕西乾县人,教授,中国武术博士,原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主任,中国武术协会青年专家委员、陕西省武术协会副主席、传统武术委员会暨对外交流中心主任。先后师从胡志俊、高西安、张克俭、王静、邱丕相、马贤达、张群炎等多位名家和大师,擅长通备武学之翻拳、劈挂、八极、戳脚及长短棍法、单双手刀剑、陆合枪法,对古典武艺之演练、技击以及和剑道、泰拳、拳击、菲律宾魔杖等域外武技之比较有一定研究。多次参加国内外武术赛事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多次受邀出访美国、新加坡、土耳其等国家讲学和传授通备武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VDE324BMH2_cNUg2al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