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和心爱的人终于决定结束恋爱,准备结婚了,这真的是一件很值得庆幸的事情。
这证明你和他通过恋爱,彼此间取得了足够的信任与依赖,认定对方是自己可以一生相伴的人。
然而,还有一件事情,是你们在走进结婚殿堂之前必须要搞清楚的。
这件事不搞清楚,将影响你们今后婚姻的幸福指数和婚姻的走向。
这件事情就是,他的择偶观是属于哪一种类型。
原因很简单,婚姻与恋爱是两码事。
恋爱只要两个人有激情、有爱情就够了,纯粹谈感情,不涉及共同生活。
而结婚以后,生活会告诉你,对方的择偶观是什么类型的,以后在婚姻里他就会怎么样来对待你。
他的择偶观的样子,决定了他以后在婚姻里的样子。
每个人在择偶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念。一般都离不开以下这三种类型:
第一种:精神满足型。
精神满足型在择偶时,以满足精神需要为主要追求,他在婚姻里吏看重的是对方和自己的理想、信仰、事业、兴趣等方面是否一致。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灵魂伴侣了。
周恩来与邓颖超,可以说是真正的灵魂伴侣,他们之间的爱,真正达到了精神上的同步。
邓颖超曾出书回忆他与周恩来爱情,在书中她写道:
我们彼此走上了共同的道路,这使我们的感情不只是个人的相爱,而是上升到为革命、为理想共同奋斗,这是我们能够相爱的最可靠的基础。
正是他们周恩来和邓颖超有着一致的择偶观:一起为了革命、理想共同奋斗,才成就了他们的旷世之恋。
追求精神满足型的伴侣,会渴望和你有共同语言,有共同的兴趣,希望你可以和他一起看山看水看月亮,谈天说地聊人生,总之在精神上更多的追求你和他的同步。
要是你和他差距太多,两个人相对无言甚至鸡同鸭讲,那么,两个人就很难建立起美满的婚姻。
最后,他觉得你和他缺少心灵上的默契,就变成各玩各的,各忙各的。更重要的是,婚姻中精神内容的匮乏,是导致婚外情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在结婚之前,要看清楚对方在精神方面和你的差距,明白他是不是属于精神满足型。
第二种:感官满足型
也有的人择偶观很简单,没有深刻的要求,只要长得美,别的都靠边。
如果你遇到的是拥有这种择偶观的人,你觉得对方只是看上你现在的外貌,那就得看看你自己有没有信心,让自己一直美下去,把他一直迷下去。
毕竟容颜易老,美女如云。今天你还是美女,过几年你就成昨日黄花。
如果你有信心维持好自己的外表,让对方一直为你入迷;或者你有特殊的魅力,比如健身、舞蹈、歌唱等让人欣赏的特长,而你也认可对方的观念,那么,你们可以选择在一起。
不过,只看中美貌的人,一般很容易审美疲劳,也容易被别人的美貌所吸引。这样的择偶观很难持久。
就像水木年华的那首歌里唱的: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地变迁。
今日花魁,也可能变昨日黄花。他今天贪恋你的美貌,明天会贪恋比你更年轻更漂亮的美貌。
很多高富帅就是这种。天天在花丛中,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又看上那个。即使和你结婚了,基本上也不会改变他的这种观念。结婚前搞清楚他跟你结婚的动机,你心底才会有数。
第三种:功利满足型。
还有一些人的择偶观很现实。把对方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带来事业上的帮助或者经济利益等放在第一位。
这种人一般很现实。会把物质看得比感情重要、比人重要。他们考虑对方的经济条件、收入实力,考虑对方的文凭、学历、职位,把对人的考虑放在第二位。
这样的择偶观是比较功利的。如果和这样的人结婚,一旦你满足不了对方的功利的要求,他可能就会大变脸。
现在很多女人还在向往所谓的”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还有一些男人,就是想找一个对自己事业有帮助的女人,就是一种典型的功利型的择偶观。
这样的择偶观不能说不好,只能说太功利,当婚姻的缔结完全依附在利益的基础上,当利益出现问题时,婚姻也就难保。
正如隋·王通在《文中子·礼乐》说的:以利相交,利尽则散。
如果选择这种类型的人结婚,婚后就必须持续的保持自己的价值,最好不要做全职主妇,否则就会像曹云金对待唐宛一样,结婚一年半,就因为老婆怀孕生子不能出去拍戏挣钱而要离婚。
分辨他的择偶类型是哪一种,就要从分析他结婚的心理动机入手。
精神满足型的,他一般重视与你精神方面的交流,在乎两人有没有共同语言,共同的兴趣爱好。
感官满足型的,则更看中你的身材好不好,穿得漂亮不漂亮,带出去在朋友们面前有没有面子。
而功利满足型的,则常常会跟你讨论车子、房子、票子等现实的东西,看重外在的物化条件大于内在的感情基础。
择偶观没有绝对的好和坏。关键在于,你是否能接受和认可他的择偶观。
因为,结婚后,他的择偶观是就他在婚姻里对待你的样子。你觉得自己能接受他怎么对你,要求你,你就选择哪一种。
如果选错了,明明你自己是精神满足型,非要选一个感官满足型,今后的日子就很难有得和谐。如果不小心选择了一个功利型,而自己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达到他的要求,也会很痛苦。
所以,结婚前一定要先睁大眼睛看清楚,谁才是你心中的最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