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的建筑商回到仙桃胡场老家后,投资700万做了这件事

2020-01-11     仙桃日报

一个年过半百的农村能人

离乡30多年后

投入700多万元

在家乡胡场建了一座敬老院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快往下看吧~

建筑商尹上九回村创办敬老院


进入腊月,尹上九比平常更忙了。他除了跑他的几个工地,还要备足腊肉腊鱼各类年货,更惦记着敬老院78位老人的过冬冷暖。

  今年54岁的尹上九是胡场镇建堤村九久敬老院的院长,还是一位建筑老板。两个角色在他身上交织,让他有责任心,也有一丝成就感。

  眼前这幢扩建一新的四层楼房,是原来的村小,承载着尹上九的童年记忆。4年前,他回村盘下已废弃多年的校舍,办起了敬老院。

  1月7日,久雨逢晴,难得的暖和天气,早上得点空闲的尹上九和护工们一起,将几位失能老人抱上轮椅,推到院子里晒太阳。


  宁静的小院子一下子热闹起来,老人们三三两两走出房间,或散步慢走,或围坐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

  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九久敬老院拥有养老床位150余张,2018年重阳节正式开业接纳老人,现在入住率过半。这些老人大多来自本市的毛嘴、三伏潭、剅河等镇,也有的来自武汉、汉川及周边地区。

  办敬老院缘于尹上九照顾父母的经历。父母在世时,他将两位老人接到城区居住,让在农村劳累一辈子的俩老享享福。有一次,父母给他打电话,催他送药来。尹上九立马丢下手头的活,为老父买药、送药。他看到小区很多老人经常和父母聚在一起,聊天说笑,很是快乐。这些老人都和子女分开居住,在农村,也是这样。

  尹上九琢磨,随着社会步入老龄化,养老敬老事业发展有很大空间,后来他关注、了解了这方面的信息。

  回村办一所养老院,将自己的后半生交给养老敬老事业,是一件很有意义、也具有挑战性的事。尹上九将这一想法与家人商量,没想到得到全票支持。

  2016年,离开老家30多年的尹上九,回到胡场镇建堤村,倾其所有投入700多万元,盘下从小读书的学校,在原址扩建起九久敬老院,取长长久久的寓意。

  尹上九是农村能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在镇上摆过修车摊,到工地做小工,提灰桶,学徒弟当师傅,渐渐地进入建筑行业。因为随和、本分、诚信,他的事业越做越大,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积攒下不菲身家。

  从建筑业跨界养老服务业,尹上九的转身并不“华丽”,甚至做得有些辛苦。建院初期,资金需求大,他一边接工程,一边补贴养老院各项开支。

  “责任大、投入高、回报低,有本钱做点什么不好。”有人说他吃亏不讨好,尹上九很淡定:“每个人都有变老的一天,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我们。做成这件事,我很安心!”


让每一个老人有尊严

小小的敬老院充满和谐、幸福

真是一幅人间最美的画卷啊!

为尹上九点赞!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Kblk28BxtCz63RL4Rz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