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保护武汉,武汉和全国人民关爱着我们”

2020-03-25     二三里资讯

“我们并不知道你们是谁,

或许,哪天见面了我们也认不出你们,

是的,你们对武汉的支援,对我们的照顾

并不是为了我们的感激,

也不是为了什么荣耀,

你们只是对生命的敬畏。”

这是2月26日,光谷方舱医院17舱所有人员写给陕西医疗团队的感谢信。王琳说,这让她忘记了脱防护服时几层衣服被汗水浸透的湿冷和狼狈。

王琳,1984年生,渭南市华州区人。华州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从业18年。2月15日,她和同事王争艳一起跟随陕西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支援武汉,入驻光谷方舱医院,3月18日回陕。在此次援鄂行动中,荣获“护理之星”称号。

顺利“请战”,女儿和妈妈舍不得

腊月29日,华州区人民医院向全体医务工作者发来一封倡议书,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援鄂。当时,呼吸内科全员报名,只有护师以上、各方面条件都符合的备选人员才有资格参与,王琳成为幸运的一个。

08年到13年,她在感染科做护士长。参与过03年SARS事件、09年H1N1禽流感,掌握了相关经验和知识。知女莫如母,去武汉的事儿,王琳妈妈在抖音上看到全国很多医务工作者都去支援了。借着父母高兴的机会,王琳想跟父母坦白。

“你说吧!到底啥事?是不派你去呢?”妈妈说。“既然已经决定了,那还跟我们商量什么?没有商量的余地了,那你就去吧,做好保护工作就行。”妈妈的话让王琳心里沉沉的。爸爸的反应却淡定许多,“领导既然能派你去,是对你的信任,这是个难得的好机会,是一辈子珍贵的经历。”

女儿的工作也不好做。王琳的女儿在寄宿学校上初一,一天早晨吃饭,她对女儿说:“妈妈跟你说一件事情,妈妈不想再瞒你了,知道你也长大了,相信你也理解妈妈的。”话音刚落,女儿便落下眼泪,“妈妈,我知道是什么事情,那天你跟我说一两周不回来,我已经猜到了。”王琳走后,女儿被婆婆照顾的很好,这让在前线的她没有后顾之忧。

17号进舱 第一批病人情绪不稳定

第一天的班,王琳上的很不好。“那边的病人可怜得很,有些人是刚诊断确诊,第一天进方舱,有些人则辗转多次。刚开始没病房,在社区待了一段时间,好不容易等到床位,病人又被辗转到医院,在医院待了一两天,环境还没熟悉,又被转到方舱。”王琳说。病人们情绪不稳定,更多是出于对新冠肺炎的担心和后怕。

“组长!我看你衣服上写的组长,我能跟你说,帮我解决问题吗?”一位病人叫住了王琳。

“没事你说吧。”

“我牙疼,有药能给我用。”

病人来的时候,方舱刚建好。“咱们现在只有新冠肺炎相关药物,还没有止痛药和牙疼药,你如果需要,可以让家属先送来。我把流程跟你说一下。”

病人沉默了,不再说话。

“怎么了?有啥困难吗?”

王琳才得知,这位患者有两名家属已经在重症了,一名家属在社区被隔离。

为了帮他减轻痛苦,王琳把病人的情况往舱里上报。经协调,后勤、药务科、药剂科都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

“战疫” 武汉人民付出了很多

到武汉的第一天,天空中下着大雪,王琳拿到那天的饭时,已近冰凉。爱心餐送到白衣天使手上,贴了张放心卡,记录了菜品制作人、送餐员和配送员每个人的体温和姓名。打开包装盒,写着一张纸条:感谢您为武汉的付出,请您放心用餐!严密、温情,王琳心中的怨言顷刻间释然。

在武汉,到处都是志愿者。王琳早九点上班,提前一个半小时出门,留充足的时间给路程和穿防护服。七点半,司机师傅已经在等着。晚出舱十点,特殊情况要到十一点,司机没有一句怨言,上车后,说一句:你们辛苦了!“你们从全国各地支援我们,我们这么强壮的男子汉,能在家里坐着等吗?”

王琳来武汉的第四天,病人开始自发组织领饭。每个舱成立了志愿者小组,“舱长”把每个人的问题汇总,交在王琳手上,这减轻了她很大的工作量。护士们不用再排队领饭,病人们说:“你们那幺小的身体,穿着防护服还得抱饭,二百多个人的饭沉死了,没事儿,你们去干我们干不了的事情吧。”

有颗善良的心 这份工作才没那么难做

18舱20床的患者进舱时,只穿了脚上一双袜子。袜子脏了,无法换洗,脚冻的冰凉。王琳拖同事带了双自己的袜子,捎给病人,换来了病人们一声声:谢谢你!孩子你辛苦了!一次次微小的力量,病人的不安、愤怒和埋怨得到缓解和转机。

出方舱要经过6道门,才能把身上的防护服脱完。一天晚班,王琳身体感到身体不适,坚持到最后一个门时,她摘掉了口罩便吐了,浑身冰冷。喝了几杯热水,又穿了防护服进舱。

王琳说,当收到病人的反馈时,才感觉到自己的职业真的很伟大。在护士会议上,她对同事说:“护士的服务态度和关怀,远远要超过你的技术。技术再好,也不一定能得到病人好的反馈和效果。当护士必须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份工作才没那么难做。”

华商报记者 赵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JiMD3EBiuFnsJQVkcZ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