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迎来了24节气中的“大雪”,这是冬季的第3个节气。大雪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渐增多。这一次,我们联合了四川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的专家,为大家带来一次冬季中医治未病义诊活动,为深处寒冬的你量身定制一套收藏方案。漫成都是这次活动的支持媒体。
中医专家大型冬季义诊活动
12月17日,将在四川省中医院中医文化广场举行本场冬季大型义诊活动,6大专家亲临坐诊,为深处寒冬的你量身定制一套最佳的身体调理方案。
义诊时间:2019年12月17日上午9:00-11:00
义诊地点:四川省中医院中医文化广场(成都市十二桥路39号)
冬天,冬者,终也,是万物收藏的季节,此时动物藏身规避寒冷,农作物也已收藏入库。大雪时节,万物潜藏,人的身体变化是与节气相应的,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所以冬季养生要点就是一个“藏”字。冬季收藏与哪些疾病的防治有重要作用?冬季要如何藏呢?冬季身体应该如何正确调理呢?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冬季气候寒冷,寒主“收引”,血管在冷空气刺激下易发生血管痉挛,所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是冬季的重中之重。
失眠
失眠多是因为阳不入阴,在冬季,日出迟而日落早,日照时间短,自然界阳气相对不足,所以冬季顾护阳气尤为重要,失眠的患者,阳气不能潜藏,心神游于外,日久会耗损心阳。
更年期汗症
冬季养生防病强调一个“藏”字,但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一般会有潮热、汗出等症状,汗液流于外,正好和我们强调的“藏”字相违背,所以冬季要注重更年期汗证的治疗。
免疫力低下
冬季,气候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大,人体易受寒邪侵袭,感冒、咳嗽等外感症状频发,一旦拖延容易变生它病,所以感冒亦是冬季防护重点。
起居: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冬季睡眠时间一定要充足,冬季最佳睡眠时间是晚上十点半到早上7点,等到太阳出来了再起床活动,冬季运动忌大汗,可做些舒缓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天黑后,阳气潜藏于体内,要避免剧烈运动,将阳气收敛于内,以防损伤阳气。
穿衣: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冬季尽量不要过多暴露身体皮肤,注意保暖,衣不蔽体会让身体内的阳气迅速耗散,寒邪趁虚侵入可能会引发感冒、关节疼痛等疾病。
饮食:秋冬滋阴
“春夏养阳,秋冬滋阴”,夏季阳气在外,人体内是一块“冰”,而冬季阳气在内,人体内是一把“火”,虽说冬季是进补的季节,但也因人而异,一定不能盲目的进食过多的温燥补品(如人参、羊肉等)。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季可以适当多吃些白萝卜,白萝卜民间俗称“小人参”,可以消食化积、降压调脂、利尿,是冬季的滋补佳品。
四川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冬季收藏古典疗法
引火归元灸
应用引火归元针灸法,通过温灸肾经穴位,将浮越之火随肾经引入元宅,达到导龙入海的作用。肾阳得温,则虚寒自去,虚火得敛,则上热自除而身安。适应用于因阳气不能潜藏,虚热上浮而致的更年期汗证、失眠等。
吴氏长蛇灸
冬季气候寒冷,中医讲“寒主收引”,在冷空气刺激下血管容易产生痉挛、收缩导致脑血管缺血,增加脑卒中的风险,所以冬季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
中医认为督脉与脑相通,冬季我们可以通过吴氏长蛇灸疗法温阳通督,增强身体对寒邪的耐受性。
长蛇灸疗法是在身体的背部施灸,从颈部一直延伸至腰骶部,涵盖了督脉和膀胱经走行的区域。督脉总督一身之阳,为"阳脉之海",膀胱经乃"人身之藩篱",对此两经循行部位进行施灸,可直接补益和激发人体阳气,起到温阳通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作用。冬季做灸易伤阴,出现上火症状,我院治未病中心在做灸疗的同时配合特色降火方法,真正达到扶阳不伤阴。
灸刺法
冬季人体易受寒邪侵袭,也是膝关节炎的高发季节。灸刺法是使用艾灸重灸的方法,作用于局部关节,温和舒适,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
三九贴
根据《 黄帝内经 》“天人相应”的理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选择在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三九”时节进行穴位贴敷,是将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扶正祛邪,调补阴阳,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九贴对虚寒性亚健康状态、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及关节痛症等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四川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的三九贴特色是一人一方,针对个性化问题采取个性化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膏方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中医理论,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而冬令进补,更以膏方为最佳。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膏方适用于各种慢性疾病、亚健康患者、老人、女性和儿童进补,有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促进脾胃吸收及预防疾病等作用。
中医治未病大型义诊活动
为深处寒冬的你量身定制一套收藏方案
义诊时间
2019年12月17日上午9:00-11:00
义诊地点
四川省中医院中医文化广场(成都市十二桥路39号)
义诊专家
吴节 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国务院享受特殊政府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卫生计生领军人物。
擅长针药并用,进行孕前调理(试管婴儿前期干预、月经不调、痛经等),产后调理,更年期调理,亚健康调理(畏寒,反复感冒,疲劳综合征,慢性口腔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调治);擅长治疗失眠。擅长古典针法治疗痛症(包括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颈肩腰腿劳损、肩周炎、术后疼痛、痛风性疼痛等)。
罗永芬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首届名中医。
擅长应用针药结合治疗多种病症:如慢性疲劳综合症、失眠、眩晕、自汗盗汗、口腔溃疡、慢性腹泻、郁证、腰腿痛、痛经、月经不调、性功能紊乱、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的调理等。
马婷婷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四川省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四川省医学会健康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委会常务委员。
擅长采用针灸等外治手段治疗失眠,及失眠导致的记忆力下降,疲劳等,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痛经,面瘫,颈腰疼痛等。
丰芬 副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后备人选,国家名老中医及四川省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四川省医学会老年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临床上擅长运用中药配合针灸、火罐等外治法治疗失眠、亚健康状态、慢性疲劳综合症、眩晕、痛症(颈肩腰腿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孕前产后、围绝经期及月经不调等病。
杨丽洁 医学硕士,四川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四川省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四川省女医师协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省针灸学会生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擅长运用中药结合古典针灸疗法治疗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颈肩腰腿疼痛、胃肠功能紊乱,擅长针药并用抗早衰,擅长针灸结合中药外治及食疗进行体质调理、孕前调理及试管婴儿孕前调理、更年期调理。
李达 医学博士,四川省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
擅长内服中药结合灸法调治多种疑难杂病,如慢性胃肠病、颈椎腰椎退变、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失眠及多种疼痛;擅长虚劳、寒湿体质的调理。
编辑|棐溪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监制丨王红
漫成都小编:manchengdu2019(微信)
商务合作:jinshanmama2014(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