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社恐”跟同事在一起时:
“简单做一下自我介绍吧”:kill
“下一个轮到你汇报了”:double kill
“巧了我也坐x号线,一起走吧”:triple kill
当“社恐”跟朋友在一起时:
轻微头痛:微信上被人问“在吗”“最近好吗”
头疼有点厉害:我们视频聊天吧、等会我给你打电话
脑子炸了:周末有个同学聚会、今晚有个饭局、我有个朋友介绍你认识
当“社恐”跟陌生人打交道时:
一级炼狱模式:没有自提快递柜的小区、没有自助结账的超市
二级炼狱模式:出门吃饭需要点菜、司机师傅跟你搭话
十八级炼狱模式:理发店Tony老师跟你尬聊、屈臣氏导购跟在你后面推销
这些令人窒息的操作,想起来都浑身尴尬,恨不得钻地缝。更尴尬的是,此时你走在路上,看到了熟悉的身影向你走来,顿时心头一紧:
“天呐我该上去打招呼吗?我说什么?我可以装作没看见吗?建议发明一个熟人绕道APP,熟人定位,一键避开。”
短短十秒,社恐的人内心已经设置了一百种场景,然后发现对方并没有看见自己,而是进了路边的便利店,然后你长舒一口气,觉得整个世界放松了下来,然后赶紧一溜烟走过便利店或者直接绕路,生怕撞上熟人出来。 “社恐星人”特别爱好运动:为了不和人打招呼可以多绕路500米。
其实社恐星人的内心非常丰富,比一般人更容易感知到情绪变化,而且会预设各种可能产生的回应及其应对方式。开口讲话这件事集洞察情绪、信息处理、合适回应、主动提问、应对突发事件与一体。聊天难,难于上青天!
可以,但没必要。想得越多,心理障碍就会层出不穷,不断干扰你的行为。“社恐星人”想要有正常的社交,就要多行动,少思考。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
迈克•贝克特尔 著
或许你已经发现了,有些社恐其实就是个“戏精”,会在内心编好一整套剧本然后希望对话按自己的剧情走向发展。如果一旦遇到预设状况以外的回答,社恐星人可能会瞬间崩溃:你为什么不按照我的剧本表演!!!
难以克服自己不良情绪是“社恐”之所以成为“社恐”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观念里认为情绪不受理性控制,是与生俱来的。但其实,情绪不是被激发的,而是自己创造的。广大“社恐星人”面对社交的排斥、不安等各种不良情绪,其实都可以克服,你可以成为一个social的人。即使你担心会有各种意外场景出现,但谁说一定是坏事呢?说不定是从天而降的彩蛋。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谁还不是个演员了,但是我们可以有一个happy ending。
《情绪》
莉莎·费德曼·巴瑞特 著
那我们到底有没有安静做一个“社恐”的权利?
当然!
非病理性的社恐只要“没吃你们家大米”,是不需要强行改变的,人家可能只是比较内向不善交际。况且,“社恐星人”的快乐旁人可能根本想象不到。比如梁朝伟社恐的时候就可以飞去巴黎喂喂鸽子。(有钱的社恐星人典范,划重点,有钱)所以尊重“社恐”是一件我们必须学会的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强社交属性。
这类人群不依赖外界环境带来的愉悦感,不需要通过外界来获得自我肯定和前进动力,享受孤独,自我娱乐,并且更容易专注,极富创造力,更容易成为闷声放大招的“大佬”。比如一人餐厅、无人超市、扫码点单,不仅造福了“社恐”,还造福了“选择困难”的人群,终于可以没有压力地认真选择自己想吃什么想买什么了。 “社恐星人”的创造一小步,人类文明一大步。
他们真的很拼,毕竟“费尽了全部力气,就是为了不与你联系”。
《内向性格的竞争力》
苏珊·凯恩 著
不过,不与人产生交集也不太可能,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团队协作,或者能力不足需要求助他人帮忙,偶尔还得“吃一下别人家大米”。不仅仅是“社恐星人”,不社恐的人其实都害怕麻烦别人,能自己来的绝不开口请求帮忙,如果自己做不到很有可能选择放弃。
但是,朋友就是麻烦出来的,毫无交集的两个人怎么共乘友谊的小船呢?你不主动,对方也不主动,你们之间还会有故事吗?如果对方又是甩你十条街的“大佬”,说不定哪天你还可以“抄抄近道”(此处@自己的朋友:苟富贵,勿相忘)。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如果你想要提升自己的人际关系,一定要敢于厚着脸皮“麻烦别人”,不然高端玩家们可能真跟你没一点关系,如果有,那可能你们都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吧。说不定,你主动“麻烦”别人的时候,会发现其实对方也是个“社恐星人”呢?出于对共同点的惺惺相惜,你们或许可以把友谊的小船升级成巨轮。
《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
康妮 著
“社恐”分为病理性和非病理性的,病理性社恐要去医院寻求专业的治疗,非病理的社恐可能只是性格内向,常常被人打上高冷、傲慢、不合群的标签。
上帝是公平的,他关上了一扇门,还会用门夹你的头,就会给你开一扇窗。其实内向性格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通常这类人群具有比常人更加敏锐的洞察力、感受力,喜欢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更容易业界大牛;也或许他们只是喜欢和孤独相处,对社交没有什么需求,社交对他们来说就是“说话一分钟,充电两小时”的难以承受之痛,人家就想当一个都市里的“隐士”而已,保留自己完整的空间。
所以如果你身边出现这样的“社恐”,就放他一个人生活,尊重人群的多样性,也是我们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