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随着东北的张学良“东北易帜”服从中央,国民革命军完成了北伐,名义上统一了全国,实现了孙中山生前的愿望。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可谓风华正茂、正是风头正劲时。
因为国民革命军的核心和骨干力量全是黄埔生,而蒋介石是黄埔军校的校长。
从北伐后,蒋介石军权一直在握。既然军权在握,野心渐涨,蒋介石蠢蠢欲动,意欲乘势登上最高权力的宝座,就是情理之中了。
虽然蒋介石参加革命不算晚,也身受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影响,但骨子里就是个独裁者。
再看当时的国民党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十六个中央委员,五个常务委员(简称中常委)。
国民政府主席、五院院长,全部由中常委选举产生。
而军权在握的蒋介石,连中央委员都不是。蒋介石岂能服气?
当时的国民党“大佬们”普遍认为,蒋介石只是个军事领袖而非政治领袖。
随后,蒋介石又和阎锡山、李宗仁、冯玉祥等人进行了“中原大战”,蒋介石再次获胜。
然而在蒋介石指挥千军万马、在前线作战的几年里,掌控南京政权的,一是立法院长胡汉民;二是行政院长谭延闿(还曾担任过国民政府主席)。
胡、谭都是国民党的老资格人物,在党内有着崇高的地位和威望。
蒋介石在前线作战,胡、谭在南京主持党务、政务,让蒋介石没有后顾之忧。
而二人之中,以胡汉民能力最强、功劳最大,最受好评。
蒋介石自己都承认过:“国府成立以来,各种设施,百分之九十九悉依汉民之主张。”
国民党另一位大佬吴稚晖也称赞胡汉民:“在于征桂,则功超言论之外;对待阎冯,则功居后防之先。”
当时国民政府实权派的三位大佬:胡汉民、蒋介石、谭廷闿。
谭廷闿是一个出身、背景深厚,又非常圆滑的重要人物。
有此人在,尚可缓和胡汉民和蒋介石之间越来越大的矛盾。
可惜,这样一个贪吃好喝、憨吃懒做的重要人物,在1930年蒋介石刚刚获得中原大战的胜利后,一不小心,脑溢血死了。
失去了这个缓冲人物,陈立夫都有着深深的担忧:“蒋先生接掌行政院后,我开始担心一种情况会发生,因为如今没有一位能在蒋先生和胡汉民先生之间居中协调的人了。而胡先生一向是敢于批评任何一位他认为做错事的人,如今当胡先生批评指责行政院时,他一定会直接责备蒋先生了。”
果不其然,蒋介石逐渐膨胀,认为不再需要胡汉民所标榜的、高高在上的“党权”的限制。蒋介石倡导“民权”、试图通过颁布约法来对抗胡汉民所标榜的“党权”。
蒋介石唯一的目的,就是想借自身的实力和民意,登上总统的宝座。
蒋介石的理论基础,是按照孙中山所定《建国大纲》规定:“宪法未颁布以前,各院长皆归总统任免而督率之。”
孙科回忆,当时蒋介石接受谭廷闿的“让贤”,已经是国民政府主席了,但蒋并不满意,而欲以总统自居。因为这个目的,彼乃欲产生一所谓临时约法。
蒋介石的这一举动,自然遭到胡汉民的坚决反对,反对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
按照孙中山的理论,国民政府只是“军政”军政和“训政”时期的机构,法理上是由国民党指定的。
按照孙中山的设想,军政时期,即由国民党领导军队,武力消灭军阀统一中国,然后进入训政时期。
训政时期仍然是国民党领导一切,要为下一阶段的宪政做准备。
胡和蒋的分歧基于以上的理论基础。
一个认为全国统一了,训军政训政都应该结束了,要约法当总统。
一个是训政尚未结束,目前还应该党领导一切。
说白了,也是因为各自利益:一个掌握军权,一个掌握党权。
胡汉民最初还有过“幻想”:他曾考察过土耳其,土耳其的头号人物凯末尔在统一了全国后,将国家大权交给了文人伊斯默处理。胡汉民想当然的认为,蒋介石也应该主动让贤。
蒋介石可不是凯末尔,中国也不是土耳其。
深层次的原因:胡汉民代表了国民党内的元老派,元老派基本都是广东人。
而蒋介石代表着新生派——江浙派。胡汉民当然不会将大权拱手让人。
矛盾不可调和,那就是一个字:干!
蒋介石不是愣头青,自然不会一上来就干,而是找了很多人,试图说服胡汉民。
然而胡汉民又臭又硬,寸步不让。蒋介石最终兵行险招——扣押胡汉民!
1931年2月28日,蒋介石邀请胡汉民参加总司令部的晚宴,在最后一次大吵一架后(时长达两个小时),蒋介石将胡汉民扣押在南京的汤山俱乐部,软禁了起来。3月8日,胡汉民被戴季陶等人接回了南京,依然是软禁状态。
蒋介石随之,对胡汉民展开了批判,并免去了胡汉民国务委员、立法院院长等职务。
蒋介石如意算盘打的啪啪响,可惜,这一次打错了。
胡汉民被扣押,掀起了轩然大波——根本原因是蒋介石的实力,还需要继续壮大。
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在“内忧”(粤方的压迫)和“外患”(九一八事变)的逼迫下,人生第二次下野。
尽管实际的军权和财权依然在蒋介石的手中,但这次的被迫下野,是蒋介石没有预料到的,回到奉化的当天,蒋介石在日记中总结此次被逼下野的教训时写道:“今次革命失败,是由于余不能自主。始误于老者(暗指孙中山),对俄对左,皆不能贯彻本人主张,一意迁就,以误大局;再误于本党之历史,容纳胡汉民、孙科,一意迁就,乃至于不可收拾;而本人无干部、无组织、无侦探,以致外交派唐绍仪、陈友仁、伍朝枢、孙科勾结倭寇以卖国(还有胡汉民,李宗仁,陈济棠),而先事未能察觉。陈济棠勾结左桂各派,古应芬利用陈逆,皆未能预为防制,乃遂陷于内外夹攻之环境,此皆无人扶翼之所致也”。
本文由后知后觉吴原创,欢迎关注和评论。
胡汉民与蒋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