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小桥新村开启幸福模式

2019-11-06   西宁党建

宽敞明亮的高层住宅小区、畅通便利的道路、古典大气的宣传文化墙、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温馨和谐的老年活动室……一座时尚、高档、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小区拔地而起,这就是如今的城北区小桥新村。搬进新居的村民做梦都没有想到:从小桥村到小桥新村的变化竟然这么大!一个蓬勃发展的小桥新村正在崛起……

2018年7月,小桥村1000多户村民从以前的小桥山整体搬迁到现在的小桥新村,从以前的土路、土房、土巷道到现在窗明几净的电梯楼房、柏油马路;以前出门就是一身土,现在整天衣装干净又整洁,从原来的小桥山搬到现在的新村,小桥村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区居民”。这可乐坏了在小桥山上住了大半辈子的79岁程老汉,他笑着告诉笔者,没想到在政府的关心下,小桥村能从那么远的山上搬进城市,能住进这么美丽的小区。

“村民”变“居民”习惯也得改

“村民”变“居民”,身份变了,但是村里人的老习惯还依然存在:酸菜缸、破鞋柜、烂沙发等严严实实将楼道占满,乱堆乱放杂物已经成了小区普遍的问题,有的人甚至在楼梯间养起了宠物。

这样下去可不行,新村就要有个新村的样子。小桥新村党支部书记雷永军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整治新村的人居环境,必须先让人人遵守规矩。以村党支班子为首的党员干部率先做起了表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觉爱护小区环境。特别是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雷书记发动全体52名党员同志召开专题会议,专门给小区居民“立规矩”。“堆杂物、养宠物、不讲卫生、破坏环境、高空抛物”这些行为都将受到一定处罚,甚至会上红黑榜进行公示。通过完善一系列的村规民约,激励所有党员同志积极参与到维护完善新村建设工作中去,并不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求村民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文明公约,爱护小区,爱惜自己的家园。在制度的约束下,村民渐渐意识到“村民”变“居民”习惯也得改,好的环境要和自身好的素质相配。

低收入住户也要自食其力

为了让小区环境每天都保持干净整洁,村两委决定,将低收入家庭纳入小区的保洁队伍,30多名村民成了小区的保洁员。

“现在搬进新村之后,我们从土坯房搬进130平方米的大楼房,小区有绿地、有广场、有卫生室、有活动室,环境实在太好了!我们也有了自己的新工作,从以前的“闲人”变成了忙碌的上班族,心里也是乐呵的。”保洁员闫女士说。

昔日“包租公”变保安大叔

村民张小强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变化,心里深有感触。几年前,在小桥山上,他靠着一院房子的租金过日子,整天无所事事,30好几的人连个对象也没有。搬到新村之后,因为没有房租的收入,日子一下子拮据了起来。村委会找他谈心,让他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转变观念,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如今,张小强在小区当起了保安,每月有1500元的工资。他说:“要认真干好这份工作,用自己的一心一意为大家换来一份安心,这样我的劳动成果才最有意义。”

如今,在小桥新村,像张小强这样的转变者有很多,他们一改往日“包租公”的形象,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