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善义工”的守护留守儿童,到“馨美聚爱”的关爱特殊计生家庭;从守护上学路的“乐坪乐”,到书香弥漫的“长青藤”;从文明劝导的“红马甲”,到日夜巡逻的“查防保”……娄星区始终与文明同行。
每天早晨7点半,娄星区的小红帽、红马甲志愿者不约而同出现在城区红绿灯路口、斑马线入口,引导行人文明出行;牵手、搀扶、指引,成为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今年来,娄星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扎实推进创文管卫各项工作,城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专项整治成效显著、社区帮扶形式新颖、文明创建典型突出、文明实践活动丰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基础设施获得新改善
娄星城区共有农贸市场12个,其中9个农贸市场提质改造项目已完成,并投入使用。投资10469万元,完成了金谷市场片区、民营市场片区和涟钢大市场片区等3个背街小巷提质改造任务。乐坪街道月塘小区、花山街道神童湾小区、大科街道棉纺厂小区、长青街道金属回收公司等4个老旧小区提质改造项目已完工,黄泥塘街道朝阳社区项目正加速推进。累计投入经费5000余万元,对51个社区进行了标准化建设或改造。施划了停车泊位4500个,有效缓解了背街小巷及城郊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对5个街道所辖闲置土地进行集中绿化美化,重点治理闲置土地上垃圾堆积、污水横流、种菜养鱼、放养家禽和黄土裸露等现象。
专项整治取得新成效
为巩固创卫成效,娄星区各乡镇街道对辖区内重点地段进行清扫保洁,对流动摊贩、马路市场、养鸡种植、“牛皮癣”、车辆乱停、占道经营等进行了专项整治。区里组织多部门联合执法开展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加强市场秩序整顿和改造建设,着力解决商贩占道经营、经营证照不齐、环境脏乱、招牌杂乱等突出问题。分解中心城区交通秩序整治工作任务,各牵头单位制定实施方案,责任单位组织开展整治。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对4条生态样板路沿线40个村的“六乱”现象、户外旱厕和空心房进行了全面清理和集中治理,清整杂物391处、改造户厕134座、拆除乱搭乱建210处。
社区帮扶推行新形式
以城市社区为基本单位,通过“1+N”(1个区级领导+N个区直单位)的形式开展帮扶。全年中心城区社区创文管卫专项资金项目市里安排620万元,区里相应配套工作经费,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创管办下发了《关于申报社区创文管卫工作专项补助资金的通知》,制定了实施计划表,组织各街道社区申报资金项目,6月底完成项目申报、审核、评审、公示等事项,7月至10月组织实施创管项目,目前正在抓紧扫尾。
文明创建推介新典型
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家庭、乡村好人家等系列文明创建评比活动。娄星区现有1个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乡镇、2个省级文明村、5个市级文明村、29个区级文明村镇。今年全区评选出村级乡村好人家390户,乡镇级乡村好人家132户,推荐了3户市级乡村好人家。杉山镇万乐村获评“全国生态文明村”。双江乡洪山村、杉山镇万乐村、蛇形山镇秋湖村、石井镇水口村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全面完成了144个村的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扎实推进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工作,纳入文明单位(村镇)重要指标,作为道德模范、乡村好人家、星级文明户评比的重要依据。深入挖掘和宣传了石塘村等乡风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和彭飞燕、刘中林、刘晨波等湖南好人。
文明实践开启新篇章
娄星区印发了《娄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娄星区“文明实践志愿行”志愿服务活动方案》等文件,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下设32个分队)、11个大队和204个中队,整合公共服务阵地建立了八大服务平台,构建了“3+3+8”的工作体系。先后组织开展了316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志愿者达7万余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余万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协同相关部门组织举办了“学习雷锋”志愿者“快闪”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报告会、娄星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交响音乐会、“群众诗词书画大赛作品展览”、国庆升国旗仪式等系列大型活动,“十一”前后的系列活动和满城飘动的五星红旗,掀起了庆祝新中国70华诞的活动高潮。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查防保”群防群治守护家园行动,广泛开展义务巡逻,有力维护了社会治安。文明实践活动中涌现了“乐坪乐”“长青藤”“花开花山”等志愿服务品牌,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陈巍、梁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