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沐浴着党的阳光、伴随着祖国的改革开放而成长起来的,我深深感受到祖国大地的变化。从小时候起,母亲谦虚严谨、细致谨慎的生活态度,父亲刻苦好学、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就深深地感染着我,教育着我。
当我还是孩提时,我的父母就教育我做事要踏实,要爱党敬党,作党的好儿女。从小家人就给我讲党的历史,党的纪律,还教我唱歌颂党的歌。父亲告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领导人民走向富强。
十八年驻守边疆
1978年2月我初中毕业后,原保山地区行署公安局招聘公安干警,我通过层层选拔,以优异表现被分配到到腾冲县公安局滇滩(原称瑞滇)边防派出所。1980年2月,转为边防武警现役,一干就是18年。
入伍以来,我始终恪守自己的信念,以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把满腔的热忱和全部的挚诚奉献给自已所热爱的公安边防事业,历任边防所排职、副连职、连职、副营职所长,授少校军衔。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边疆繁荣稳定做出应有贡献,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信赖。1992年、2004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
转业—从边疆到城市
1996年9月,是我人生中重要的日子。我离开了工作18年的那片热土,转业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进入腾冲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工作。
当时,交警工作任务繁重,警力不足。特别是2002年至2005年,我担任交警大队机动中队中队长期间,随着国家经济水平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摩托车、大货车较多。车辆保有量增加,受道路通行条件限制,直接导致了交通事故的频发,加班、出警成为常态,每天接处警10余起,加班工作至凌晨是家常便饭。
2013年5月,我服从组织安排,进入保腾大队工作。在那里我又认识了许多年轻的战友,但因年纪确实已经大了,他们都叫我“施叔”,这个名字是谁先叫起已理不清了,就连我们支队长都这么叫我,慢慢地我也就习惯了。
轻伤不下火线
2013年2月调来保腾大队工作以来,大伙儿把我当作心目中的“偶像”,30多年来的从警经历,身上一直保持着警察身上特有的威严和忠诚本色。
记得,一次安保工作结束以后,我的痛风又犯了,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拖着病腿带病坚持工作,没有要求请病假,只是自己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去医院打点滴、开药,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国庆前夕,大队领导安排我回家休养,我说:现在大队任务重,压力大,警力少,弟兄们都在一线顽强拼博,我这点小伤不算什么。随着国庆期间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带病坚持工作的优良作风,感染和带动了身边的每一个同志,大队全体民警和协警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工作干劲,把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公安交警顽强拚搏、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
哪里有需要 我就去哪里
腾冲降雨较多,每逢雨季,保腾高速连接线多处出现不同程度塌方,大队于镇安、勐柳、五合驻扎警力,并在连接线塌方路段搭帐篷提示过往车辆42天。我主动请缨,要求到各点执勤。
2013年6月3日,保腾高速公路连接线K3+700M路段路基塌陷、半幅道路悬空,大队及时协调保通抢修,经过艰苦奋战, 8月15日施工结束,道路恢复畅通,塌方段未发生任何交通事故和长时间拥堵。一位不知姓名的驾驶员在看到大队年过半百的我冒雨在泥泞的道路上指挥交通,不顾推辞,留下一把雨伞消失在道路中。一位外省的游客感慨地说:“云南的山区道路弯多、路窄、坡陡,但是交警很尽责,我们很放心。”
18年的边防驻守,23年的交警工作,41年奋战基层一线,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深深热爱着公安这个职业,因为这是一份至高无尚的工作,自己能为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为保一方平安贡献一份力量,我觉得这就是一名人民警察,对公安事业的挚着,我将永葆人民警察本色,奋斗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