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恩寺俗称“罕庙”,位于赤峰市北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苏木,现属奥勒吉尔嘎查管辖,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为清朝黄教八大呼图庙之一,即皇帝庙。罕庙跟其他庙宇相比实在特别。其特别之处正在于跟清朝的康熙皇帝有关。据民间传说,康熙皇帝竟先后两次来到这里。究竟是什么吸引了一国皇帝骑着马留连于塞外阿鲁科尔沁茫茫的草原之间?据说他是在寻找自己生命和事业的依托点。他最后找到了吗?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记录在此,即罕庙附近曾有一小庙,是北元末代皇帝林丹汗定都查干浩特时的黄帝庙,1634年,林丹汗败退,查干浩特皇城被焚毁,皇帝庙及喇嘛却留存下来。
那是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皇帝微服私访到这里,发现罕庙里有个非常有学问的喇嘛,即第一世西活佛,因为佩服他的未卜先知,就决定动用国库银两,给建造一座大庙。后来还亲赐“钦定戴恩寺”庙匾,即有感谢皇帝恩情之意。从那时到1947年的牧区民主改革运动,戴恩寺曾经拥有三个活佛,即西活佛、查干活佛和杨松活佛(一庙三佛,这在整个蒙古地区寺庙中实属罕见)。西活佛是该庙的正统活佛,共转世五次。后来,清朝驻京八大活佛之一的查干活佛在阿鲁科尔沁旗转世,被请到罕苏木庙坐床。之后,为了给他教授经文,特请来了青海塔尔寺第二席位喇嘛——杨松活佛二世,住在戴恩寺。为此,在全旗二十一座庙宇中,戴恩寺处于统领地位。1697年,康熙皇帝再次来阿鲁科尔沁旗巡视,曾在戴恩寺居留。1930年,九世班禅大师驾临戴恩寺,进行传经活动。从康熙皇帝到班禅大师,时隔仅二百多年,却有朝廷和宗教界两个头号人物驾临,就使得戴恩寺声名显赫。当时有喇嘛500 多人。
1947年,开展牧区民主改革运动,戴恩寺的喇嘛们被解散,各大殿堂被苏木及其直属机关占用,一度受损。“文革”中,又遭到了毁灭性破坏。戴恩寺现有一座寺院和两座宫殿(均为后来集资维修、重建)。寺院由南向北渐高,为三进院。主体建筑坐落在中轴线上,逐级而上,层层有致,其建筑分列两厢,相互对称。
天王殿建筑面积13.78平方米,房高脊,灰瓦,前后均出长廊,檐下有柱四根,施朱漆,横梁彩绘精美。天王殿前后两门相对,殿内雕梁画栋,左右为四大天王泥塑像,持兵器而立。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基本保持原貌。
过天王殿为大经堂。大经堂属汉藏结合式建筑,建筑面积85. 12 平方米。殿宇坐北朝南,共两层。殿宇长11. 2米,宽7. 6米,台基高 0. 8米。门外出长挑檐,有四根彩绘石明柱,朱漆门,木刻匾额。殿东南有一砖砌小佛。大门上有出筒瓦檐。经堂内矗立8根圆形明柱,支撑楼顶。大殿一层为诵经堂,东西各开一小门,门宽1. 2米,木横梁出 挑檐。正门西侧有木楼梯,可进二层。二层为楼顶,南角为楼梯间,与侧相对应均为藏式平房。楼顶中央有一藏式平顶佛殿。
大经堂后是大雄宝殿,殿前立双狮及香炉。门前有77平方米的小 广场,两侧分别为罗汉殿和护法殿。此三殿均为在原址新建。在主体建筑的东北和西边,是一些喇嘛住房。
在大庙后院,后来又建造了承德普宁寺首席喇嘛,原罕庙哈玛尔沙毕楞的活佛宫和蒙古包行宫。2004年,铸造了一口大钟。罕庙现住持喇嘛牧人又修建了一座长寿宝塔。如今,罕庙的主体建筑基本恢复了原貌(戴恩寺已于2006年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成了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我们尽管不知道康熙在这茫茫的草原里最后找到了什么,但康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年间一位做出了巨大历史功绩的君主和政治家。
来源:阿旗文化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DcA2wBmyVoG_1Z48y2.html